面對后生晚輩的請求,曹化淳給方正化做足的功課,整整八十頁的小冊子,單是元帥府各級將官人際關系就記了七頁,更有十二頁元帥府的注意事項。
其中劉元帥跋扈霸道的事例僅占了六十頁的小篇幅,還有一頁是曹化淳自己的心得體會。鈀
在曹化淳的形容中,劉承宗就像條懶洋洋的瘋狗,根本不知道這個人什么時候就會發起瘋來,但眼前看見的劉承宗,給方正化帶來很強的反差感。
他從京師一路過來,不光給劉承宗帶了御信,沿途還向關中的左良玉、河西的張應昌、賀人龍、楊彥昌、任權兒等大將帶去勉勵。
過了巉口向西,也親眼目睹了元帥府屯于蘭州的重兵集團,這片土地被他們修得好似大型要塞堡壘群,處處駐扎雄兵悍將,途徑每一座營地都晝夜操練不息,儼然正在籌備針對河西的新一次進攻。
這支軍隊給方正化帶來最大的感受,不是兵威赫赫,而是元帥府的財政真的很好。
因為首先他在朝廷,感受的就是朝廷缺錢、官軍缺錢,處處都很缺錢;而另一方面,在朝廷那邊對叛軍的印象,也同樣是窮得沒邊兒,吃不上飯只能靠搶。
偏偏方正化看見的并非如此,元帥府的軍隊,在巉口前線駐扎的臨洮旅看上去情況要差一點,精神面貌跟大多數官軍沒啥區別。
但是在蘭州附近,隸屬于蘭州都督僉事王文秀的軍隊,則不僅吃得飽,而且吃得好,裝備還非常好。鈀
方正化體態魁梧武藝好、看過幾本兵書,在宮內和人吹牛時喜歡暢談軍事,但沒帶兵打過仗,自己心里清楚談不上知兵,但即便是他也能看得出來,元帥軍在戰爭方面的潛力極強。
跟這支軍隊比起來,承運殿上端坐的劉承宗,反倒顯得沒那么特別了。
甚至就連這座承運殿,都因為被劉承宗占據而顯得簡陋,殿中只有六名穿齊腰甲的羽林騎,四人在殿中握鉤鐮槍護持,兩人在劉承宗左右手捧金瓜侍立排場甚至不如一個將軍。
如果一定要讓總結對劉承宗印象,那也許就是穩定,穩定得嚇人,看著寫滿難聽話的御信,也不過一開始皺了皺眉頭,隨后便淡然處之,不知在想什么。
過了半晌,他才看見殿上的劉承宗放下御信,向他問道:“方太監,一起吃頓飯”
方正化都傻了,你這人看完御信,別管好的壞的,多少也該有點反應吧就這,看完就過去了,連句話都不說
劉承宗也沒想過自己邀請會被拒絕的可能,直接給一旁侍立的羽林騎做了個手勢,讓他們去準備公座。鈀
其實說來好笑,父親給他送來的這些羽林騎呀,雖然是近侍,但其實負責的不是武力保護他,恰恰相反,如果真有意外發生,可能需要他保護羽林騎。
就他身邊這六個近侍,格斗能力基本上都是營養良好的新兵水平,對他來說,如果都空手,羽林騎往那一站就全身都是破綻,干翻一個需要一拳,六個,就是六拳。
如果都拿兵器,更省事,可能不需要六刀就能放翻六個。
但如果他空手,羽林騎拿著兵器,他就只有跑的份兒了,近侍的護衛能力也是如此,堂堂元帥府,怎么可能讓人披掛鎧甲手持兵器摸到他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