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劉獅子并不在意這些東西,隨著日月山兵工廠的發展壯大,新造軍械已滿足元帥府各野戰營換裝,列裝槍炮也脫離明軍制式火器的影響,繳獲的槍炮對他來說只是聊勝于無,能讓新兵訓練時多些扛造的槍械罷了。
相較而言,反而是鎧甲的用處大些,但是跟柳紹宗一起離開的兩千士兵數量也不大,攜帶的兵甲不是很多,對他來說也同樣是可有可無。
他不讓這兩千軍隊攜帶兵甲,其實只是想保住他們的命,或者保住別人的命。
這事兒劉獅子考慮得很清楚,那些敗兵不降于他,就只有兩個選擇要么跟著柳紹宗去寧夏,要么脫伍回陜西。
去寧夏,就是投敵,劉承宗能容忍的最大限度,就是讓他們空手到寧夏去,讓洪承疇為他們準備甲械、兵糧;而敗兵脫伍回陜西,就更不能攜帶兵甲了。
當初河湟大戰的明軍潰兵,攜帶兵甲在河湟谷地被百姓獵殺的事,他可記得一清二楚。
兵器甲胄,對鄉間民壯吸引力非常大,沒有兵器,就沒有殺心,沒有殺心就會選擇更穩妥的歸鄉路,或者干脆選擇到寧夏去。
反之如果有兵甲,二十個老兵結隊,就能攆著幾十甚至上百個流寇、民壯殺,陜西已經快沒人了,不論誰殺誰,都是劉承宗不樂意見到的情況。
這些在涼州喪失信心的敗兵到寧夏繼續留在軍隊,拖累洪承疇,才是劉承宗眼中最好的選擇所以不能攜帶兵器。
因此他認真道“這事不必再談,所以軍械都要留下,我給他們十日行糧,仁至義盡。”
“可是大帥,沒有兵器防身,路上碰到的畜生都能把他們吃了。”
“畜生李總兵,我大明朝廷積弊甚多,官員也確實有不少尸位素餐之輩,可你這未免也太小瞧我大明官軍了。”
劉獅子看著李鴻嗣笑道“他們沒問題,斬木為兵也不至于叫畜生吃了,這樣,看在都是鄉黨的份上,我讓曹都督給柳紹宗送長槍二百桿,衛弓一百張,箭六百支,足夠他們安全還鄉了。”
李鴻嗣沒啥可說的了,劉承宗把意思表達得很明顯,兩千人,給二百桿長槍、一百張衛所弓,那就是明著告訴他不會給那支軍隊任何打仗的東西。
一丈以上是矛,結大陣打大仗使的,一丈以下是槍,驛站和急遞鋪的驛卒、鋪司兵常備兵器,輾轉騰挪單打獨斗更方便,但鉆軍陣里就是個死;衛所弓,其實就是旗軍的弓箭匠自己造的弓,弓力普遍在四十斤左右,這倆玩意兒就算兩千人全配齊了,都沒法拉出去打仗。
就在這時,張一川來了。
中午好
本章完
rg。rg,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