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途護衛的五十五騎,都是既懂蒙古言語、也懂西番言語的人才,劉向禹當時的想法是結個善緣,畢竟那會明軍正打算朝河湟谷地進攻,河湟這邊誰也說不清情況會怎么樣。
不過劉向禹當時倒也談不上心驚膽戰,反正心里有退路,想著萬一兵敗,他就帶兒子一路退到烏斯藏去,撐死做不成千秋萬代的功業,但憑他們這支軍隊,在雪山上建立個割據王朝也不算什么難事。
所以幫忙報個喪也不是啥大事兒,沒準以后就當鄰居了。
劉向禹給羽林騎們的囑咐,就是在路上小心盯著這支報喪隊伍,聽他們談話,如果發現不是報喪,而是搗亂的,就在路上聯系康寧府駐軍把他們都干掉。
好在這隊人確實是報喪的,護衛就把他們好生護送到了拉薩。
到拉薩羽林騎和怯薛歹就回去了,雪山上的人們就發現一個問題進來的時候好進來,該派人去蒙古高原找轉世的時候出事了,出不去了
羽林騎進藏,是奉了劉老爺的命令,一路暢通無阻;可羽林騎走后,康寧府管事兒的是劉國能,康寧知府的一大責任就是封鎖烏斯藏,一只小動物兒都別想從昌都過去。
雪山上唯一能跟康寧府說上話的僧人,就是來自青海的蒙古活佛小拉尊。
小拉尊也很無奈,這事兒他解決不了,他們兄弟仨,只有擺言臺吉能跟劉承宗說上話,但也只是能說上話。
更何況他心里清楚得很,公事歸公事,像尋找轉世這種私事,即使是擺言臺吉,在他們取得烏斯藏全境的穩定統治之前,也最多只能求劉承宗一次。
而那一次,小拉尊不可能浪費在別人身上。
他倆手一攤,告訴大家“眼下還是盡快結束烏斯藏的戰亂,否則我的兩個哥哥在大汗眼中也太沒用了,我不是逼迫大家做出選擇,這是你們的問題,跟我沒有關系,反正我的轉世一定會投到大元帥、契丹汗劉承宗家里去。”
“至于你們的轉世,嘖,大元帥的軍隊駐扎在朵康六崗,想投到烏斯藏之外的地方,恐怕很難了。”
“不過你們放心,就算有誰是支持藏巴的,等戰事結束,如果我哥不讓他在烏斯藏轉世,到時候盡管給我托夢,我來說情,總要在烏斯藏轉世的。”
這誰還能支持藏巴啊
小拉尊已經把話說得很明顯了,再支持藏巴,就連在烏斯藏轉世都是問題了。
他說的是托夢。
現在支持藏巴,最好的情況是藏巴獲勝,將來還能在烏斯藏轉世,至少藏巴守規矩,但烏斯藏之外就別想了,藏巴沒那么大的能力;而一旦古如、擺言、拉尊三兄弟獲勝,就別想轉世了。
而反過來支持古如這三兄弟,就算藏巴贏了,也不會不守規矩到不讓他們轉世。
但滄海橫流總有英雄顯本色,一支跟藏巴關系密切的法王還是出山,派出十七路人手去找大明求援了。
可惜求援的人手還沒出拉薩就走漏風聲,擺言臺吉收到消息,立刻向康寧府的昌都請求盤查截殺,這會李老豺的兵已經駐扎在昌都,當場被圍追堵截死了九路,等到進了馮雙禮駐軍的地界更是又死了六路。
最后只有兩路逃進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