恥辱!莫大的恥辱!
功勛奏報,官升三級,轉調韓城守將,以御南犯賊寇。
而后又命西安、潼關、慶陽、鳳翔等地衛所,選練勇士,沙汰無能衛官,給材力之士騰出位置。
后來在楊彥昌的一再進言下,楊鶴也意識到延安衛缺兵少將無人守備,恐要塞有失,這才為他奏請延安衛千戶一職。
總督還特意移書一封,送給延安府知府張輦,夸贊楊彥昌驚嚇賊寇、力保延安不失的功勛,一定要文武相親,驅逐賊寇。
楊總督對他的厚愛,那些各級官吏對他的褒獎溢美之詞,甚至就連延安府城門口茶館說書先生每日必講的話本……聽在楊彥昌耳中,字字錐心刺骨。
他就是個假造名將啊,哪里有什么驚人勇武。
千戶的工作他能做好嗎?這事遲早要露餡。
日復一日的煎熬中,楊彥昌出奇地發現自己工作非常簡單。
只需要當個擺設,什么都不用做。
延安衛的工作已經不能用勢如破竹迎刃而解來形容了,完全是竹子自己破開往刀上撞。
他需要招兵、需要打造軍械、需要為糧草想辦法。
可募兵官還沒出門,幾百個兵連招呼都不打,就自備兵器、攜帶干糧來投軍。
那應募軍戶的熱情勁兒,把楊彥昌都看傻了。
自打嘉靖道君皇帝以來,咱大明朝還有數百人來充軍戶的情景嗎?
除了這幫人大多姓劉,別的地方都特別好。
“咳咳。”
身后的咳嗽聲,打斷楊彥昌的望月沉思,把他的思緒從回憶中拉到夜晚的南關圍城。
他回過頭,是劉承運來了。
在府城以強勢示人的名將,面對小身板兒的劉承運,顯得分外無奈,他嘆了口氣:“承運啊,你這次來,又送了傷兵?”
劉承運笑嘻嘻的對楊彥昌拱拱手:“楊將軍這種地缺人,咱這不就把人給送來了。”
“又把哪兒搶了?我可聽說,你們在各個村子鼓動百姓向大戶訛糧,稍不滿意,就刀兵相向,知府衙門暫時還不知幕后主使,以后早晚會走漏消息,何況……”
楊彥昌露出幾分不滿:“你們這是把延安衛當傷兵營了啊。”
劉承運蠻不在乎的朝周圍衛軍打招呼,隨后才道:“楊將軍可不能這么說,獅子營送來的都是好兵,他們跟人打過,受過傷,等將軍到了用兵之際,難道不比招募流民好用?”
“用兵之際……”
楊彥昌聽見這詞就頭蒙:“我除了剿你們,還有啥用兵之際?”
延安府如今就是個大賊窩,首領一半都姓劉。
劉向禹、劉承祖、劉承宗、射塌天、闖塌天、過天星、王和尚、曹操。
這幫人,除了最后那個,剩下的人他去送銀子時候都打過招呼,全認識。
“那就剿唄,若知府衙門下令,延安衛開出去,剿,二三十個首級,咱去剿兩個為富不仁的大戶。”
劉承運擺手道:“將軍跟我二哥是熟人,咱們啥都好商量,喜歡錢,咱就把錢一塊分了。”
“剿,剿個屁,我手底下一共四個百戶,仨都是你們黑龍山姓劉的,剩下一個是那任權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