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根到底,還是他們太弱了。
不是兵力上的弱,而是在軍官階層,從上到下沒有一個擁有統帥五百正規軍經驗的將領。
只能想盡辦法給李卑的部隊上負面狀態。
拖延時間,減少兵糧,讓他們饑餓。
幾支隊伍輪番拖延,讓他們疲憊。
“誰?”
“上天猴劉九思,正自鄜州向府城移動,今天應該到甘泉了,他能制度部下,比饑民好得多。”
八月二十二日,劉營諸部在甘谷驛左近山峁駐扎設營。
兩縣之間,塘騎往來傳報,上午高迎祥在白家川的營地看見李卑部塘騎。
下午,李卑部官軍在北岸安置大炮七門,隔河轟寨掩護官軍渡河。
闖部四百蒙古馬隊攜步兵三百自山中繞至東側,欲在李卑展開追擊時襲擊落后輜重。
夜里送來消息,他們不知道自己已被官軍塘騎發現,襲擊時李卑已有準備,只得走山路撤退,反被官軍騎兵追擊,三百步兵在山中四處逃竄,無法歸隊不知所蹤。
時至子夜,最后一次塘騎報告,闖部已撤退至南屏山,趁官軍晚至,在延長縣城以南灘涂與官軍交戰一陣,布置馱炮打退了兩次官軍百人隊的進攻。
天色已晚,官軍進駐延長縣城。
一封封消息從白天到夜晚往來不停,戰斗烈度不高,雙方傷亡不大,不過高迎祥讓人送來了李卑部的詳細兵力情報。
三個滿編把總,還有從延長縣招募的民夫,攜帶車輛百余,重炮七門。
高迎祥的計劃很簡單,由部隊駐寨拖延,以保證劫掠所獲糧草能在山里靠人力背負運送至后方蟠龍川一帶。
他和李卑對戰,仗打輸打贏不重要,只要不讓李卑掠得糧草,就算勝利。
不過李卑的部隊一直非常重視后方,始終是一個把總部交戰、一個把總部留作預備看顧輜重、一個把總部看顧后方,而且把塘騎也灑在后方。
這舉動讓劉承宗等人非常疑惑,后方沒有輜重、也沒有敵人,他一直看著后邊干嘛?
明明延川已重新被朝廷控制。
任他想破頭也想不到,李卑留在后邊那支部隊是在防他。
李將軍認為他在東邊,隨時會跳過來攻擊側翼。
二十三日凌晨,魏遷兒部塘騎自甘谷驛向東南河谷撒開四十里,他們已經能在九連山上看見十二里外的戰場了。
闖部塘騎說,官軍在城上朝山上放了一夜的炮,每隔一段就轟一顆炮子過去,吵得人整夜睡不著。
等到早上,先列陣東行,走出幾里見山寨沒反應,又列陣西行,闖部聚兵,官軍息兵。
劉承祖說:“李卑猜出我們打算用疲憊策略,嘗試闖王援軍在東在西,被看出來了。”
果然,等到下午李卑再出城,已不再向后方派遣塘騎,而主要將塘騎的防御朝向西邊,鋪出方圓五里,幾乎能和魏遷兒的塘騎隔山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