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老頭兒在內,七戶人見多識廣心如鐵石,都有和老頭一樣的意識,對苦難放棄抵抗。
實際上就在劉承宗和老頭聊天這半個時辰,村里還剩五戶。
有一個本來就得了病,剛好病死;另一個從獅子營的士兵那要到兩口炒面,樂呵呵吃了之后自己出村,在干渠里把自己碰死了。
劉承宗不知道他為什么要死,又好像知道他為什么要死。
這個村子曾經活過的那些人,不僅僅只出了吃絕戶的敗類,他們以農民的身份,在沒有官府的幫助下,試過了所有能夠求生的辦法。
做好事的、做壞事的、從賊的、從軍的、種地的、做買賣的。
都死了。
反倒徐老翁最奇怪,他歲數大了,跑也跑不動、打也打不過,干脆放棄抵抗,賊來不來、兵來不來,他都在這坐著。
反正活了這么多年,再繼續活下去也沒太大意思。
結果反倒別管兵來還是賊來,看他一把年紀,都會給他丟點糧食,結果就這么過來了。
身強力壯的后生都死凈了,他還活著。
劉承宗也想讓他活著,也讓承運帶人給老頭拿了幾小袋米糧,擱到屋里去。
他說:“你可不能死,以后會好的,我能讓你們都吃飽飯。”
徐老翁好像又沒聽見,坐在小凳上,顫顫巍巍笑笑:“又光張嘴不說話了。”
“我說你別死!我能讓你們都吃上飯!”
這次劉獅子很確信老頭兒聽清了,但他還是顫巍巍不說話。
他心想,他可能不是第一個對老頭兒說出這樣的話的人。
像這樣的長壽老人,不論是兵是賊,正常人知道以后都會問聲好,都會鼓勵他好好活下去,也可能都會說,你們能吃上飯。
伍維藩可能說過,賀虎臣可能也說過,甚至賀虎臣的逃兵潰兵都沒準也說過。
而且每個人說這話時可能都是出于真心。
只是這種沒有期限與條件的承諾,又有幾個人能完成呢?
人生在世,誰能沒有遺憾。
劉承宗不再多坐,起身朝護兵們搭好的軍帳走去,走出幾步轉頭道:“老頭兒,你好好活著,爭取把崇禎送走。”
本以為徐老翁還會不理他,哪知道老頭兒樂了。
徐老翁心想,多少年前就有縣太爺說過一樣的話,讓老夫好好活著。
現在那縣太爺都入土三四年了。
“你多撐幾年,好好看著我怎么讓人活下來。”-
注:
《寧州志》記載,寧州地方明末人丁一萬六千三百二十,到順治七年,減少了一萬一千九百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