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詔接過部下遞來的水囊,猛地向喉嚨里灌了幾口。
他向西望去,眉頭緊鎖;向東望去,滿面愁容。
這是一場令人惡心的旅途。
在侄兒與延安參將楊彥昌,因俘殺從賊一事發生沖突后,楊彥昌倒沒做其他的什么事,只是變得更加盡忠職守。
作為先鋒官,楊彥昌像瘋了一樣,帶兵在山西大地瘋狂突進。
見賊就打,而且不是假打,是真打,只要賊軍兵力在他五倍以下,他就會瘋狗般撲上去,用最快速度擊潰敵軍。
只不過非常詭異,楊彥昌永遠能留下被招募的賊兵,但沒有任何俘虜。
曹文詔劍鋒所指之初,楊彥昌帶兵經過之地,曹變蛟就別想見到一個賊。
這種情況很不好,他們有無數個說服自己殺死從賊的理由,卻沒有辦法說服楊彥昌。
不論是告訴他,朝廷沒有解決饑荒的能力;還是告訴他,放走從賊他們將來還是會造反;亦或是挑明了說腦袋是功勛,能升官也能換賞錢。
當兵的把自己腦袋懸在腰上,不就為這個?
但都沒有用。
楊彥昌不在乎,他不想升官發財,也不希望這幫人升官發財。
便以一己之力,堵住了所有人的上升渠道。
曹文詔別無他法,再讓楊彥昌這么突擊下去,他的人就該嘩變了。
只能讓曹變蛟分領別部,趕在楊彥昌之前四面突擊。
最可惡的是楊彥昌還告狀,給山西官員、給延綏巡撫,說這幫關寧軍搶我的功勞,我才是先鋒官。
曹文詔向洪承疇反映問題也沒有用,洪總督很樂意見得離延綏鎮不遠的延安府,一顆閃爍將星冉冉升起。
更何況,洪承疇也沒辦法直接調動楊彥昌,理論上來說,洪承疇與楊鶴都是楊彥昌的上級領導,但楊彥昌只需要聽練國事的。
一時間打得山西饑賊、山賊、叛軍哭爹喊娘,人們編的童謠都是楊菩薩、曹閻王。
那叛軍看見楊彥昌,不是給他留點好吃的、就是給他的人留點搶來的錢財,要么就直接加入了。
看見他們的關寧軍,要么早早就跑個沒影兒,一旦開打就死戰到底。
最奇怪的事是,屁股后邊還總有人遲滯他們的進軍速度。
曹文詔認為,山西的問題不單在鬧饑荒。
而且還在鬧妖書邪教,而且鬧得很兇。
這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山西這些酒囊飯袋般的官員士紳都沒有發現,問他們,他們都說不知道。
波及范圍非常之大,幾乎從他們進山西起,走到哪兒,哪兒就有白蓮教徒起兵!
打完了前邊,還得扭頭去屁股后邊打白蓮教。
把他們的總運糧將軍王自用折騰慘了,王自用的部隊都是民壯,在通州漕河招募的民夫,只管任勞任怨給他們運輜重。
兵糧被搶了一次又一次,盡管王自用護衛得當,還是失去了或多或少的軍糧,只能由地方官府繼續征調。
而且運糧隊還損失了許多手下,為補充人手,只能在本地招募民壯,這不但減緩了進軍速度,還開了壞頭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