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承祖說了句“臣領旨”起身接了旨。
把將臺底下一幫土司看瞪眼了,就這?就他媽個臣領旨?
這兄弟倆啥變得啊!
一個在外頭騎著馬,看戲從頭到尾沒下來;一個領了旨就起來了,天使還真就把圣旨給了。
三拜九叩呢?
恭請圣安呢?
恭謝天恩呢?
永服辭訓呢?
一幫子土司,被劉承祖的接旨儀式搞得懷疑人生,滿心疑惑自己從前的接旨方式是不是錯誤的。
他們哪兒知道,曹化淳對劉承祖已經萬分滿意了。
這幫人都沒見識,如果他們見過劉獅子搶圣旨,頭腦里就會自然而然地把劉承祖這句‘臣領旨’描述為畢恭畢敬。
這拜也拜了,已經稱臣了,還有啥更多的奢望嗎?
也許在這些土司眼里,外頭那個騎紅毛馬的是在看戲,可是在曹公公眼里呀,那流寇頭子分明是在那掠陣呢。
稍有不順心,沒準就沖進來又把圣旨搶走!
而且曹化淳知道,這會劉承宗就不順心,沒人剛被刺殺完還順心的。
就在剛剛,劉承宗還對他說,西寧這幫人對他心有歹意,曹公公還不能回北京侍奉皇帝,得待西寧危機解除,找到幕后黑手,才能讓曹公公回紫禁城。
曹化淳都快愁哭了,他尋思我已經沒用了啊,這都已經到西寧了,再往外人蒙古韃子也不聽我的,非逮著一頭羊往死里薅干嘛?
說實話這并非曹化淳第一次出使地方,他以前也出過宮,那時候四個膘肥體壯的凈軍相隨,就能給他帶來無與倫比的安全感。
但是在這兒?
皇帝給他派了二百個凈軍,但曹化淳敢保證,那二百個凈軍比他還害怕。
若是求招安的反賊,曹化淳不怕;完全正規招安程序過來的反賊,曹化淳也不怕。
問題出在這個招安反賊是劉承宗的狀態,所謂劉承宗的狀態,就是一種似撫未撫,似叛未叛的狀態。
曹化淳總覺得下一刻劉承宗會突然暴起攻城拔寨立起反旗,但他沒有;可每當曹化淳覺得劉承宗現在非常老實了,他就會在半個時辰內做出操莽之舉。
曹化淳受不了這種刺激,他打算想個辦法,盡快離開劉承宗,干脆一次把事都辦完。
“就在剛剛,劉將軍在城內遇刺了,這座城里仍有不法之徒……西寧衛。”曹化淳走到前邊,對一眾世襲官員問道:“有多少在籍軍士?爺們兒問得是實額。”
李天俞臉色有點尷尬,道:“不算軍官,有兩千七百戶。”
“行,你是掌印?”曹化淳高興極了,一下解決了兩個問題:“劉指揮使調三千軍兵進駐城內駐扎,你們快去騰空營房,既然你是掌印,你去見劉將軍,后面將軍怎么安排,你就怎么照搬。”
說罷,曹化淳一甩頭,背著手朝演武場大門走去。
曹化淳很開心,他又給劉承宗找來一只羊,這下子應該就不會逮著他死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