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跟大明邊軍較勁幾十年的火落赤部,他清楚明軍是什么樣的構造。
所以他說:“那邊說,讓我派人去和劉承宗談……哥。”
小拉尊望向擺言臺吉:“你代我去跟他談談吧,看看他的人馬,是上萬漢人,還是上萬漢軍。”
小拉尊盤算了自己的力量,他有本部五千騎,算上依附于他的部落,大概能動員的牧民、番兵不到兩萬。
兄長古如黃臺吉那邊,本部三千騎,大概能動員九千人。
正因如此,他們兄弟能分別占據,有肥沃草場的小河套與肥沃程度稍次的黃河西邊牧地。
并且能憑借兵馬,在青海與烏斯藏之間進進出出,盡管在衛藏地區站不住腳,可藏巴汗也拿他們沒任何辦法。
對他來說,劉承宗的人如果是上萬漢民,那友好相處能為他提供很強大的助力。
但如果是萬余沒家的漢軍出現在日月山北邊,對小拉尊來說,甚至比聽說哪個部落五千帳進青海還讓人害怕。
害怕的原因不在兵力、裝備這些東西上,而在于他們信佛了,那顏們都圍繞寺廟有莊園了,牧民也都圍繞寺廟有家了。
如果那是一支沒家的漢軍,那意味著啥?
那就不是他們在漢地進進出出了,而是漢人在圍繞寺廟的牧場進進出出了。
亡命徒變成別人了,這不攻守勢易了嗎?
“一面派人見他,一面派人備戰。”
曲藏和尚說道:“把藏巴送你的那些東西給他,看他用不用,用了就不必打仗。”
“藏巴送我的東西?”
小拉尊左想右想,尋思自己除了和藏巴打仗,也沒啥友好交流,他送過自己啥值錢的東西?沒有啊!
曲藏和尚面無表情道:“十六法。”
“十六法?”
小拉尊知道那個,那是藏巴汗在烏斯藏頒布的法律,如今在青海有些番部也用那個,更多的會用過去的十五法。
但蒙古人不用,西海蒙古用的是俺答法。
小拉尊問道:“那個給他有什么用?我給他俺答法行不行?”
“俺答汗做俺答法時身邊就有漢人幫助,律法與漢人相似之處極多,給他沒用。”
曲藏和尚搖頭后說道:“你把藏巴的十六法給他,他愿意用,你就給他一塊牧地,向他收添巴,他也會愿意給你。”
“他如果不愿意用,你就準備好和他打仗。”
這其中的道理,曲藏和尚不說。
那是一套讓貴族享樂的律法,如果那些漢人愿意用,自然就會變成藏巴那樣毫無野心的人。
人怎么會阻止自己享樂呢?
不可能的,除非他追求更遠、更大的快樂,才能在短期阻止自己享樂。
什么是更遠更大的?
青海。
整個青海。
“那我就聽老師的,哥,你代我見他一面,把藏巴的十六法給他,就說如果他原意用,拉尊就把海北讓給他,一年……”
小拉尊想了又想,不知道該給劉承宗派多少添巴。
還沒等他想明白這個問題,擺言便皺眉道:“海北,你想讓他去打古如?”
“古如不和他打就完了,我也不和他打,把海北讓給他,我也不跟古如打了。”
小拉尊輕笑一聲:“這不就是你想要的么?我有主意了。”
說著,小拉尊高興地拍拍兄長擺言的肩膀:“一千匹馬,一年給我一千匹馬,我就把海北都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