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們設什么廠,取決于青海土達能給他們提供什么原材料。
如今敲定的有織造、軍器、百工三局。
其中軍器局自然是制作兵器的,織造局管做服裝、白帕、毛毯等織工。
百工局在劉承宗的設想中,是主要用于對蒙貿易的機構,雇傭西寧、土司的工匠,接受蒙部訂單,制作生活用品。
諸如農具、首飾等技術含量不太高的需要,都由百工局來完成。
唯一能引起他們爭論的只有一件事,鐵器。
用鐵器封鎖蒙古,是大明的一貫國策,如今獅子軍的頭目們俱出身大明,在這一點上自然也無法免俗。
只是形勢所迫,鐵鍋他們禁不了了,向蒙古人出售兵器,是他們爭論的關鍵。
父親對此感到良心不安。
“大找我了,問了火落赤八部的情況。”
兄弟倆坐在篝火旁取暖,劉承祖摘了毛皮手套,在火堆旁烤著,轉頭道:“大擔心將來你賣出去的刀子,砍在河州百姓頭上,于心何忍?”
“我也想過這事,但青海蒙古有刀,它禁不住。”
劉承宗說著,抬手向遠處營地的方向指了指:“那個擺言,我跟他聊過幾次,哈密以西有個葉爾羌地方,不光能做兵甲,還有火槍。”
“葉爾羌?”
劉承祖咀嚼著這個挺清奇的名字:“聽名感覺挺厲害。”
劉承宗搖搖頭:“嘉靖年,頭目是個從印度蒙兀兒過來的蒙古二串子,帶著君主一萬兵,跟哈薩克賣了君主,換了五千軍隊,攏共跟我差不多,仨瓜倆棗的人,鉆進大漠建了國。”
北邊是衛拉特和哈薩克,東邊是大明和土默特,自己困在一片大沙漠,位置非常悲劇,環境非常惡劣。
東邊的大明最儒雅隨和,原則上誰敢挨我,我就干誰。
衛拉特和哈薩克天天干架,這倆都是誰在我旁邊我就干誰的狠角色。
而當年統帥右翼三萬戶的俺答汗人狠脾氣大,旁不旁邊都不重要,是只要想干,飛也要飛過去干一架的草原霸主。
處在這么個環境里,葉爾羌只能瑟瑟發抖,打不過別人那就只能內亂了,所以據擺言臺吉所說,葉爾羌現在的兵力還沒劉承宗多。
劉承宗又往北指:“葉爾羌北邊是哈薩克和衛拉特,這倆才是厲害角色,更往北很遠的地方有條鄂畢河,河西有一伙羅剎國來的蠻子強盜,前朝叫斡魯思,有火槍和炮。”
“衛拉特的準噶爾圍著個鹽湖,跟蠻子強盜打了有二十多年,所以準噶爾也有槍炮。”
說完,他解下腰刀擺在腿上,看向兄長:“哥在西寧,知道那邊的走私吧?擺言和我說,一把這個,能換一峰駱駝或九頭牲畜。”
兄長眼睛瞪得渾圓。
劉承宗剛從擺言那聽來的兵甲走私貿易,簡單粗暴的價格時,心里感受和兄長差不多。
弓和箭筒,等于牲畜三頭。
一柄腰刀、一對腕甲或一支火銃,等于牲畜五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