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承宗沒再多說。
他學習到了新的東西。
在陜西,他認識到統治的力量來源于生的希望。
在青海,他認識到統治的力量也可能源于死的可能。
出兵,削平白利王頓月多吉,比白費口舌說上七天七夜都管用。
很快,劉承宗即將與擺言臺吉組成聯軍南征的消息,隨各地前來俱爾灣貿易的牧民,被帶回四面八方的蒙古部落。
越來越多的蒙古貴族率部慕名而來。
人們慕的不是劉承宗的名,也不是擺言臺吉的名,而是進藏后和尚們可能給他們的名。
南下的漫長征途,對大部分只有幾十個牧兵的小貴族們來說充滿危險。
但如果聚集在一起組成聯軍,南下的道路便暢通無阻。
就連劉承宗都沒想到,在青海這片土地上,進藏能有這么大的號召力。
越來越多的牧民部落集結在青海湖附近,使劉獅子變得格外忙碌,他每天都要會見幾個新來的蒙古小首領,在陳欽岱的陪同下與其聊天,視察其兵力構成,送出幾件禮物。
說實話劉獅子從未想過,送出兩只鐵鍋、幾個木箱、一柄雁翎刀或一張毛毯,就能得到整個部落的好感。
人們都說劉大帥是個非常闊氣的人,盡管是個漢人,但和摳門兒的皇帝不一樣,非常愿意隨同他作戰。
以至于這樣的日子過去半個月,劉獅子都已經總結出一套贈送禮物的規律,只要按照這個規律來,十個人里一個出錯的都沒有。
看首領的姓氏。
但凡姓孛兒只斤,黃金家族的后人,送兩把嵌鋼斧頭準沒錯,如果再帶一柄沒有裝具和刀鞘但打磨好的雁翎刀,就基本上好的像親兄弟一樣。
但如果不姓孛兒只斤,是其他偏遠地方的小部落頭人,那就得大出血一番,送兩只漆器木箱、一套價值三五兩銀子的銀首飾,才會從他們臉上看見滿意的笑容。
規律很簡單,越是黃金家族,在鐵器、甲胄、兵器方面越是窮得離譜,但不太缺少祖傳的精美器物。
而其他小部落,由于沒和大明打過大仗,鐵器丟得少,所以基本上能維持較差的自給自足,反倒對能工巧匠制作的裝飾品有很大需求。
實際上后者才是劉獅子進青海之前,對蒙古戰士的印象。
擺言臺吉的部眾營養良好,個頭兒也都還行,但裝備上時代跨度非常大,大部分人停留在石器時代向青銅時代過渡,只有少數精銳已經進入了鐵器時代。
其他部落的情況剛好相反,比如最近劉承宗認識了個謝二虎。
這謝二虎隸屬永謝布部,本名是叫巴兒虎什么的,被劉承宗叫做叫二虎,因為是永謝布的人,所以姓謝,叫謝二虎。
謝二虎從前在柴達木盆地駐牧,部落里有人挖糞坑時不小心掏到了金子,引來別人覬覦,打了一架輸了,就和部眾帶著老婆孩子二百多人跑過來尋求庇護。
人家這個部落人少,部眾也看著不是那么回事,四十四個戰士,平均身高一米六,而且人均營養不良羅圈腿。
可他們每個人都穿著硬皮甲,皮甲上還釘著鐵梁、銅釘,打開箭囊,清一色的銅箭頭,一個人能打擺言手下牧兵仨。
本來劉獅子是想給一套三兩銀器的,但謝二虎說好幾年沒吃過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