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們大營?”
戴道子點頭。
早前他一直在把白利軍當作和獅子軍同等對手,但現在看來,他們的軍官在統率軍隊上有不少先天不足。
這對戴道子來說是個非常新奇的發現。
一支軍隊是什么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長久對付的敵人。
在青海湖,戴道子認識到蒙古軍隊在裝備上與獅子軍差距極大。
而在這里,白利王的軍隊裝備不算簡陋,但受限于軍隊來源,兵員素質極低、職業軍人極少,這會帶來無法避免的弊病。
其實奴隸還是自由人,對勇氣的影響很小,甚至戴道子覺得白利王的奴隸有一個算一個,都比他勇敢。
戴道子還等著劉獅子成大事,稱王也好、稱帝也罷,他算是從龍有功,高低要給平羌老戴家掙個伯爵,死不起。
白利王的奴隸兵不一樣,反正他們這輩子活著既沒盼頭也沒意思,貴族老爺說死了這一世還有下一世,大不了賭一把轉世重開的運氣。
不虧。
但這對戰術影響極大。
除了那些職業軍人出身的朵康重騎,白利王的軍隊編制死板,無法以小隊編制進行自主行動。
誰能把深入敵后的重要使命,交給一群奴隸呢?
白利王的敵人都沒有這樣的能力,自然也不需要防備這樣的敵人。
是軍隊就得有輜重,是輜重就怕火燒,而放火,一隊人足夠了。
那支如本軍走在自己的地盤上毫無畏懼,高舉火把在山野間形成道道模糊火蛇,逶迤向蘇芒地方的山谷行去,就像黑夜里最令人感到溫暖的指路明燈。
戴道子則小心謹慎,率領九十五騎塘兵翻身上馬,沉默地尾隨在這支如本軍身后,盯著火光,走他們走過的路。
行軍非常順利,戴道子只是在馬背上打了個盹兒,等被塘兵叫醒,人就已經到了山谷口。
塘兵探明了,山谷里屯有守軍二百,糧食牲畜一眼就能看見,防備非常松懈。
但加上走回來七八百人疲憊之人,保住這批糧食是不可能了,趁著夜晚混進去幾個人作亂,再沖進去動手放火的成功率倒是很大。
戴道子當即下令,十名塘兵披上袒肩襖子混進去,沒過多久,山谷里就亂了起來。
谷外的戴道子還心說手下弟兄辦事真利索,一時間八十余名塘兵各抱拼命之心,拔刀持銃奔殺進去。
一進去就傻眼了。
萬萬沒想到,山谷中傳出的混亂聲響,跟他們想象中不一樣。
和塘兵作亂毫無關系,是那七八百個奴隸兵,圍了駐防兵的帳篷、把守夜的白利土兵打的打殺的殺,正開倉取糧呢。
忽然聽見馬蹄聲在身后炸響,他們還以為是白利王的軍隊,人群像是伏倒的海浪,在月光下成片放下兵器跪拜下去。
連頭都不敢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