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恩人,該如何稱呼?”趙有德問道。
“你可以叫我張道人,我住在山上……”張濤笑道。
嘿嘿,沒想到吧,其實站在你們面前的,就是“鼎鼎大名”的土地公。
“兒子、張道人,你倆還站著干嘛,快到屋里坐會吧!”老婆婆熱情地張羅道。
張濤心中還想著其他事,于是恭敬不如從命。
“你今年多大了?有沒有結婚?”張濤問道。
“不瞞張道人,在下今年三十五歲了,目前還沒結婚……”趙有德應道。
想想也是,常年在軍營中,前后左右都是光棍漢,連女人的面,都見不到。
“大丈夫應該建功立業,祈盼能夠立些軍功,將來才能照顧老母,封妻蔭子。”趙有德接道。
這個趙有德倒還不錯,有理想,有要求。
“要想建功不難,關鍵是你愿不愿意?”張濤問道。
此話一出,趙有德及老婆婆都大吃一驚。
趙有德從軍十年,殺幾個敵人倒是不難,但是想要榮立軍功,又何其艱難!
“張道人說笑了,我有一腔報國之志,卻沒有報國的機會。眼下大唐已經立國,長安政通人和,想要再立奇功,靠軍功而升遷,幾乎不可能了……”趙有德慨嘆道。
看得出趙有德,的確是有志青年,他缺的,只是一個機會。
“我剛才聽你說,你目前在大將李靖賬下騎兵營效力?”張濤問道。
“不錯,現任騎兵百夫長一職。”
張濤想了想道:“眼下,大將李靖正在物色雁門關守將一職,可連升三級,不知道你有沒有興趣?”
唐太宗繼位后,東突厥是最大的邊患,大將李靖鎮守雁門關,屢次殺退匈奴,立下蓋世奇功。
只要趙有德跟著大將李靖,不愁沒有軍功。
而且李靖榮膺“凌霄閣”二十四功臣,帶軍打仗,赫赫有名,絕對是一個好將才!
趙有德從軍十年,又任騎兵百夫長,對付突厥,正是需要騎兵。
況且他有報國之志,忠心可嘉。
他若擔任雁門關統領一職,太合適不過了。
“雁門關?”趙有德看了老婆婆一眼。
塞北之地,大漠狂沙,人跡罕至,如果一去,恐怕再也不能回到關中了。
“戊戌邊關,的確是大丈夫所為!不過我家里尚有老母,忠孝難以兩全……”
老母年邁,恐怕福壽不多,如果自己去了塞外,就不能盡孝了。
一邊是連升三級,一邊是贍養老母,的確很難選擇。
機會難道,趙有德如若去了雁門關,抗擊突厥,立功是鐵板釘釘的事。
只是老母尚在關中家中……
“兒子,這位張道人的意思,娘聽懂了。眼下你要立功的話,去鎮守邊關,絕對是明智選擇,娘支持你!”老婆婆眼里噙著淚花道。
“可以你年紀大了,我去了的話,誰來照顧你?”趙有德應道。
老婆婆抹了把眼淚道:“娘支持你,娘決定你,如果你去雁門關,娘也跟著你去雁門關!”
什么?
帶母出征?
張濤細想之下,覺得這個辦法非常不錯,徹底解決了忠孝難以兩全的問題。
“娘,你真的這么想?”趙有德也沒想到,老母竟然如此深明大義。
“你爹死的早,你去了參軍,我都是一個人過。在哪過都不是過日子呢?娘為了你的事業,為了你的終身大事,愿意和你一起去邊關,古代孟母都能三遷,我為何不能去雁門關?”
張濤接道:“你的資質與才華,足以出鎮雁門關一職。待你回到軍營之后,向李靖稟告你的意愿,我敢保證,雁門關統領一職,非你莫屬!”
趙有德與老婆婆聞言大喜,感謝張濤道人為他們指引方向。
看來張濤成了“搭橋”,這既能解決李靖覓將的迫切心愿,又能讓趙有德去邊關施展才華,真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