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成選擇從后入路位置進針充盈關節腔。
后方入路常作為觀察入路,是肩關節鏡手術首先建立的入路,位于肩峰后外側緣向下約1.5cm、向內1~1.5cm處,即肩關節后方“軟點“處。
因此首先要找到肩峰,找肩峰對于一個運動醫學的醫生來講是最簡單的基本功,陸成只是稍微摸了一下,便沿著后外側緣,下內各1.5cm,選擇了進針。
手放在肩的上方,食指或中指按壓喙突,拇指按壓后方軟點,另一手旋轉肱骨,拇指即可觸知后方盂肱關節線的位置。
其實在初學者手術的時候,最規范的操作是先把體表的定位給畫好。但是湘雅二醫院的運動醫學的黃游、常威隆等都跳過了這一步,所以沒有準備那種標記筆。
而且提前閔宏等人也沒有考慮到這一個細節,所以沒有準備。
但這并不影響陸成的操作流暢度。
充盈關節腔約60ml后,尖刀破開皮膚,直鉗鈍性分離皮下組織并穿破至盂肱間隙,就是肱骨與肩關節盂之間的間隙。
肩關節鏡手術的時候,有兩個間隙,一個是盂肱間隙,另外一個便是肩峰下間隙。其實肩峰撞擊綜合征需要治療的重點在肩峰下間隙。
但是,作為常規的手術流程,都是要從盂肱間隙先開始。
肩關節鏡的后入路做好之后,關節鏡套帶芯插入盂肱間隙,關節鏡套保護下插入鏡頭后。
首先就是要找到肱二頭肌腱的位置,在這個位置先觀察肩關節上部或二頭肌腱和肩關節盂的關節軟骨部分。
陸成把鏡頭進入到盂肱間隙后,先是調整了一下角度,接著緩慢向前推進,他十分熟悉他接下來要做的操作,觀察肱骨頭和肩關節盂的軟骨部分。
然后肩部內外旋,充分觀察。再向前推進,觀察二頭肌腱的上、下表面、二頭肌腱附著點和上盂唇有無部分性撕裂傷。
但鏡頭只是一推入,當時入目可見的便是肱二頭肌的長頭肌腱睡在那里。
之所以稱之為睡,是因為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的止點與肌腱下方,已經是完全沒有連接,仿佛是分家了一樣各玩各的。
看到這一幕,陸成當時就頓下了手術的操作,愣了一會兒。
除了陸成之外,林輝當場也呆住了。
也包括閔宏等人。
這是肩峰撞擊綜合征把肱二頭肌的長頭肌腱都給磨得沒了!
但是肌腱并沒有發生太多的分離,而在核磁上因為有其他軟組織的干擾,所以看不到這個斷裂端!
這不是一臺簡單的肩峰撞擊綜合征的手術,這是個大手術,根本就不是陸成能夠完成得了的,作為科室內部最難的教學手術都有點夠嗆,怎么可能成為給陸成關節鏡手術授權的考核性手術?
閔宏當時臉色就變了,他站了起來,刮了常威隆和朱歷宏一眼,干咳了一聲。
頓時,常威隆和朱歷宏就會意了,馬上站了起來,默默地往手術外面洗手去了。
黃游也是馬上會意地解釋道:“向科長,這個病人的病情術前估計有誤,并且與術前預計的損傷差距太大,這個病人的手術困難程度至少提升了數十倍不止,所以不太適合成為考核的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