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讓古丈量比較失望的是,陸成從左股動脈把右髂內動脈的狹窄處做好之后,再繼續轉到左髂內動脈的分支陰部內動脈的時候,仍然是同樣的說法。
稍微轉點方向,往下方,往側方,往更下方。
聽得古丈量當時就想打人了。
你這么說法,還不如說就這樣,這樣,再這樣這樣,還簡單通俗一些。
現在有顯影劑在,我不知道導絲的尖端往哪里走嗎?
這又不是你自己進到血管里面去,可以隨意性的控制自己的行走方向的,這已經是超遠距離地控導絲了好吧?
而且,最關鍵的是什么,從股動脈即便是往腦部的血管方向走,那也是相對比較平行的,穿過腹主動脈逆行到主動脈弓,再往頸部動脈走的時候,只有一定的夾角,控制起來的難度雖然有。
但是,你這已經是從腹主動脈基本反折到了對側的髂總動脈了啊?
這在不直的情況下,該怎么調整方向,你得說清楚啊?
不過了,好在是華國有一個非常優秀的傳統,那就是,當學生的在聽課的時候,基本上就是老師講解什么,學生就聽什么。至于能不能聽懂,能不能學會!
那就叫一個悟性!
有悟性的,那就是有師徒的緣分,沒有悟性的話,那可以隨便講一句師徒之緣到此為止了,你資質太差了。
所以,基本上學生就算沒太聽懂,也不會太過多的問。
特別又是像在這種手術正在進行過程中,陸成能夠帶點講解,就非常不錯了。
你還能多要求什么?
“我們做完了髂內動脈,再往下轉,轉到髂內動脈的終末端陰部內動脈的入口處,再往下轉!”
“這就又到了……”
嗯,陸成講的很隨意,做得也很隨意,基本沒什么其他血管外科或者介入科的醫生在做介入手術和這種微創導管手術在血管分叉口的那種頓挫感。
什么叫頓挫感,其實就是不太能確定能夠一下子直接到位,所以需要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地旋轉著試探幾次。
但陸成這個小兔崽子啊,至少,在目前這個時候,尹玉和古丈量的心里,都是把陸成當成了類似于小兔崽子的東西。就完全沒有這種可以前前后后左左右右的技巧,就這么單刀直入……
明顯看起來就是經驗不足的樣子。
不對不對,思維有點歪了。
陸成這不是經驗不足,是失敗的經驗不多,所以能夠直接一把到位。
再接下來,真就簡直是陸成的個人秀了。那導絲以及導管,就好像是陸成的手一樣,從陰部內動脈回來,回到右髂總動脈的分叉口,從髂內動脈轉到了右髂外動脈去,再繼續往下延伸到了股動脈。
找到了股動脈與陰部外動脈的接口后,不當人的直接來了一個直角轉彎!
導絲進入到了陰部外動脈里面去了。
好像物理學的角度對陸成來講,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其實,可能古丈量和尹玉都不知道,陸成的操作,特別是微操,已經到了一個極限的狀態,所以這也是他能夠在直視下能夠做到這么順暢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