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不會很多,但讓你吃住不太成負擔,那還是沒問題的。”
“我只是想說啊,你應該也能看得到,我們組下面還戚烈和徐經凡兩個主治,他們雖然也能夠單獨主刀了,其實現在所處的階段還是需要比較大量手術練習的階段。而你卻已經越過了這個階段!”
“你又說你的手術量其實很少,證明你的天賦,很高啊。在小手術量的支撐下,能夠到現在這實力,非常非常難得啊。”
“當然,我也并不是說讓你就不要做手術了或者怎么的,你可以繼續按照自己的節奏走,我也給戚烈和徐經凡交待了,如果你想主刀手術,他們都會讓給你。”
“只是我希望你在主刀的時候,能夠和他們多互相交流一下。就是那個,你可以講一下你自己的想法,你應該能明白我的意思吧?”
杜黎就是想讓陸成稍微帶一下戚烈和徐經凡,并不是要陸成教給他們多么高深的技術,或者是讓他們有多么大的成長。
只是,戚烈是他師弟,徐經凡也跟了他許久,在絕大部分的時間下,還都是活在了他杜黎的思維和習慣下,包括曹孟達也是如此,但是曹孟達的手術量很多,所以漸漸走出了自己的路。
杜黎繼續說:“我是希望你能夠帶來不一樣的思路和不一樣的想法,和他們本身的習慣,能夠有一個交互,然后產生新的東西。不然的話,就在我這條老路上走,他們可能會把路走得很窄。”
“多一些想法和視野,可能選擇就不一樣了,才能夠早點走出來自己的路子。”
這是杜黎的實話,如果一個人,只跟著另一個人的路走,永遠都不可能超越他,他必須在跟這條路的時候,產生自己的想法,找到自己的路。否則一頭猛地扎進去,這會很危險的。
陸成不是九院的人,肯定有自己的想法,而且陸成這么年輕就能夠有現在的造詣,肯定是有陸成獨到的理解的,只要戚烈和徐經凡能夠在陸成的身上,看到不一樣的東西,他們現在的儲備也不算差了,肯定能夠早點對自己的路,有不一樣的選擇,更能夠看清楚他們要走的方向。
陸成聽完趕緊就笑著說:“杜老師,這沒問題,我本來就要向兩位老師多多請教,自然會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讓他們多多指正的。”
杜黎眼角一抬,笑罵著道:“你這話可有點虛偽了哦?謙虛是好事,但也得對人啊,你我都心知肚明。”
“你想多跟我幾臺手術就直接說就好了!”
“還有你也要認真思考一下你想看哪方面的病例,想接觸哪個方面的病人,我好在門診給你找來。這才是你要做的,我們這里,有想法就要發表,你不說,誰知道呢?”
“你還要我天天來猜你想學什么嗎?那多累啊?你說對不對?”杜黎說著嘴角撇了撇。
陸成聽完,就馬上認錯:“好的,杜教授,我知道錯了。等我想好了,我一定講出來!”
教學教學,教人需因材施教,學也要按興趣來學,按照需求來學,那種老套的灌輸思維,已經不管用了,早就該被棄用了。所以不管是教,還是學,其實都是雙向主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