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氏的父輩多數在商陽為官,城中的喬府是喬氏族長喬臺宗的府邸,自從七年前他們夫婦去世后,便由二弟喬臺銘暫住。
如今喬臺宗長子喬譽長大成人,又為大梁建功立業,選妻后商陽喬氏府邸自然會回到喬譽手中,至于家中父輩兄弟,且等喬譽夫婦自行安排。
宴席上,王姿威嚴在,宴席進行的拘謹壓抑,誰也不敢出聲。
菜一道道送上來,矮案上的食盤中各種珍饈,極為誘人。
王姿用了些菜食,喝了兩盅湯,覺得七分飽了,便停了筷子,因著湯的味道鮮美,讓仆婦去問是誰做的,以后給府上常做。
漱完口后,她看向堂廳里的女郎,舉手投足間守著禮,很是規矩,又想著外廳的來客,實在放心不下,囑咐了張氏和柳氏后,留下王仆婦自己便去了前廳。
堂廳里,王姿走了一會兒后,三嬸娘張嫻和四嬸娘柳萱便放松下來,兩人朝著眾女郎使了個眼色。
“你們不用拘謹,隨意用膳吧!”四嬸娘閑閑的笑道。
眾女郎聽到這話,提著的一口氣也就松懈下來。
王姿從不與她們相交,有什么話,也是王仆婦在中間傳著,所以女郎們都挺怕她。
兩位嬸娘就不一樣,平易近人規矩少,在她們面前女郎們不用拘著禮。
張嫻也喊來仆婦,連上了三盅湯,直夸贊這湯味道妙極。
柳萱見她又要第四盅,連忙攔阻:“不宜多飲。”
張嫻看了眼女郎們,又看著手中的湯盅,不情不愿的放下盅,埋怨道:“你總是攔我,真想再飲一盅。”
柳萱抿嘴笑道:“還記得前年你因貪嘴發生的事?不能!”
張嫻皺了皺眉,怎么又提那事,臉色一下子沉下,只覺失興。
王秋意的堂妹王秋棠和張氏姐妹張文怡坐在兩位嬸娘的旁邊,聞言也想起這事。
前年冬日,張嫻從喬氏老家清河丹州來商陽,途徑秦址路過一村莊,聞到一戶農家在做晚飯,香的她下了馬車直奔農家。
在農家用完晚飯,張嫻等人本該當晚入城,卻又貪戀農家的早飯,非要等天亮再入城,誰知半夜匪盜入村,張嫻差點丟了命,幸好身上錢不少,用錢換回了命,后來入城報官也沒拿到那群盜賊。
王秋意想起這事,嘴角一翹,這事對于張嫻來說,是心病,她痛恨盜賊,更恨秦址,思慮罷,朝著堂妹和張文怡遞了眼色。
王秋棠接到指示,轉而靦腆說道:“三夫人寬心,秦址那地不安全常出事,那地兒皇恩到不了地方,遍地村民是盜匪,上年我們王氏的物品從那地過,也遇見盜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