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宴已罷。
花愷終究沒有問出太宗遺寶的位置所在。
倒不是駱老頭不肯說,也沒有繼續遮掩的理由,連九曲蟠龍珠都舍得交出來,又說了這么多隱密,花愷也不認為他還有什么好隱瞞的。
所以他自己也沒有掩飾自己的目的,直接問了出來。
而是藏寶之地,天下間只有三人知道,而那三個人,其中一個,自然是那位李二陛下,現在李治都已經作古了,遑論他。
第二個,就是后世之人喜歡稱之為大唐軍神的那位,李靖。
第三個,是凌煙功臣之首,長孫無忌。
前者先李二就已病死,后者因為反對李治立武曌為后,被當時的禮部尚書許敬宗伺機誣陷,被削爵流放,后自縊而死。
堂堂開國首勛,國朝宰輔,凌煙閣之首,李二的大舅子,落了這么個下場,也是令人唏噓。
駱賓王手中那顆九曲蟠龍珠,就是這位長孫無忌臨終前交給他。
花愷自己猜測,這老頭對于武后這么旗幟鮮明地反對,甚至痛恨,估計有那位長孫輔機的影響在。
這世上,已經無人知道那藏寶之地。
但是,據說在這顆九曲蟠龍珠中,就隱藏著藏寶之地的奧秘。
除了這顆蟠龍珠,還有一件名叫“九龍杯”的寶物,兩者結合,就能解開其中的奧秘,獲得寶藏所在。
只不過那件九龍杯,現在落在武后手上。
花愷頓時沒了多少興趣,至少暫時沒有了想法。
想從武則天手上拿東西,就算他有老呂的本事,也不知道行不行啊。
……
盛唐華韻,詩酒風流。
花愷終于有點體會了。
這些武林絕頂,江湖高人,一點也不像花愷印象中的那樣。
無論是他想象的,還是小說影視中看到的,江湖中人應該都只有一身武功,來去如風,雖然不至于是文盲,也斷不會做那附庸風雅之舉。
事實是他錯了。
就連他的便宜師父老呂同志,也是留下過數百詩篇的騷人。
此刻庭院之中,廊橋殘斷,亭臺缺角,畫樓傾覆,花樹斷折。已是斷壁殘垣,處處零落。
但在夜幕籠罩,月光傾灑下,也是別有一番意境。
當然,這是那幫騷人說的,花愷一點都不認可!
吃飽了撐的,這幫東西騷意大起,非要來這殘破的庭院,說要飲酒論詩,不負風華。
一旁那張若虛坐于一塊斷墻之上,橫琴在膝,十指輕撫,意態疏狂,琴音錚錚,叮叮咚咚,如月光成溪,潺潺作響。
公孫姐妹雙劍在手,劍光如虹,翩然起舞。
老呂同志倒臥殘石,手中依然美酒不離,滿臉酡紅,手搭膝蓋,和著琴音打著拍子,口中喃喃吟唱,不知唱的什么荒腔怪調,活脫脫一個退休老干部戲曲愛好者外加老酒鬼的形象。
居然連那個一直冷臉端著老男神范的楊尹安也發起了騷,此刻正在對月吟詩,雙手背負,抬頭四十五度角,眼神迷離,口中抑揚頓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