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各大官媒和小型報紙紛紛報道了這起食物中毒事件,不過二者的畫風卻截然不同。
官媒是這么報導的:
“昨日我市發現兩起食物中毒事件,兩名受害者經醫院搶救后已脫離生命危險。”
“昨日我市發生兩起食物中毒事件,據調查,系無證餐飲店內食物大腸桿菌嚴重超標導致,目前衛工商局已查封該店鋪。”
而小報是這么報導的:
“昨日我市發生兩起食物中毒事件,疑似報復性投毒,請廣大市民注意飲食安全。”
“昨日我市發生兩起食物中毒事件,疑似無良商家采購黑心原料導致,一條地下產業鏈或將浮出水面。”
不管電視和報紙怎么報道,廣大市民就當看了個熱鬧,大部分人并沒有往心里去……
…………
三天后。
各大媒體再次爆出當日本市發生三起食物中毒事件,依舊是大腸桿菌超標,開始呼吁廣大市民注意飲食。
小報則除了報道該事件外,更是繪聲繪色地用半猜測、半確定的語氣勾勒出鄭州的那條灰色的利益鏈,從原料到中間環節,再到終端呈現給消費,其推理之嚴謹,差點讓知道詳情的王泳都信了。
最關鍵的是,這次的內容終于出現了王泳想要看到的東西——那些工友之家的跟風者的名字出現在了小報的名單上,而與此次中毒事件相關的三家推薦機構更是被重點掛號。
在短短一周內就連續發生了兩次上電視的食物中毒事件,廣大市民終于開始稍稍重視起來了,有些惜身的消費者,在每次下館子的時候,總要要求先去看一看后廚。
………………
時間又過了四天。
鄭州市又一次發生了兩起食物中毒事件,其中一起還是影響極為惡劣的大型中毒事件,約有十多名農民工在中午聚餐的時候齊齊中毒,而檢測出來的結果竟然是黃曲霉菌超標。
要知道,黃曲霉菌可是一級致癌物,其毒性之大,比讓人聞之色變的氰化鉀還要高出10倍,發生了這種事,直接可以當成危害公共安全的投毒案來處理了。
于是,在廣大市民的惴惴不安中,公安系統、工商系統、衛生系統全員出動,對全市的餐飲店來了一次突擊大檢查,果不其然地抓出幾百家衛生不達標的餐廳,其中各種細菌超標也不在少數。
但是既然市領導把這次黃曲霉菌中毒事件定性為刑事案件,怎么可能僅僅盤查餐飲店?
于是順藤摸瓜下,無數見不得光的產業鏈浮出了水面,其中約有70%的工友之家模仿者都赫然在列。
而在事前有了交代的情況下,那些食物中毒的受害者無一例外地把矛頭指向了各種“中介機構”,聲稱是在他們的強烈推薦下,自己才會去那些不干凈的餐飲店用餐的。
有了這些口供,上層才意識到這種“中介機構”的影響力和危害性,于是大手一揮:“徹查!”
隨著一聲令下,幾乎所有工友之家的模仿者都倒了大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