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這個名字在歷史上雖然說不上默默無聞,但是比起吳起這樣璀璨的星辰,顯然還不夠格去做皓月。
然而和歷史上高下立判的地位不同,在戰國時代,吳起是一個徹徹底底的輸家。
而他的便宜師兄李克,卻是個真正的人生贏家。
庾獻在開始魏國這段劇情的時候,就仔細思考過之后要走的路,和要承擔的不幸宿命。
經歷了之前的幾個劇情之后,庾獻已經發現了一個致命的問題。
——很可能一個微不足道的選擇,一個簡單的方向,帶來的變化都是不可預知的。
那么庾獻威震西河的這條劇情線,也充滿了無數的不可預見。
按照原本的歷史主線。
吳起現在應該拜入到魏子姬斯的門下,隨后在翟璜的舉薦下被姬斯所留意到。
或許是忌憚于吳起的惡名,姬斯在提拔吳起之前,跑去找吳起的便宜師兄李克打聽了一番。
李克當即不吹不黑,公正的評價了吳起一番。
“起貪而好色,然用兵,司馬穰苴不能過也。”
姬斯果然不愧是聞名史冊的賢候,聽了之后哈哈一笑。
貪財,那就給他足夠的錢!
好色,那就給他最美的美人!
只要吳起有不遜于司馬穰苴的才能,那他就是我大魏的主將了!
魏國之強,不在于擁有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這樣的賢士,也不在于擁有李悝、翟璜、西門豹這樣的名臣,更不在于擁有吳起、樂羊這樣的猛將,而在于他們有一個包容賢明的君王。
在魏文侯一世,吳起做為魏國的主將,連連擊敗秦國,逼的秦國只能退守洛水,甚至恐懼到沿河修建城墻,防御吳起的進攻。
全部奪回了整個河西地區之后,吳起又擔任了西河郡守,開始治理地方,改革兵制。創立了戰國時代赫赫有名的魏武卒。
在秦惠公率領五十萬秦軍攻打陰晉的時候,吳起只用了五萬多人就大敗秦軍。
隨后吳起挾戰勝之威,再次討伐強盛的齊國。
這時候的吳起,潛心追隨子夏學習,已經完全洗刷掉了之前的污穢,甚至賢明如魏文侯,也給了吳起“廉平,盡能得士心”的評價。
就連吳起的政敵,對他的分析也是,“吳起,為人節廉,而自喜名也。”
從一個李克口中的“貪而好色”之輩,到最后成為一個清廉、有節操、珍視名譽的人。
吳起完成了人格的成熟。
然而不幸的命運,卻絲毫沒有因此眷顧吳起。
不久之后,賢明的魏文侯去世,魏武侯繼位。
魏武侯因為年少,需要重臣輔佐,因此打算設置國相。
而當時的吳起,毫無疑問是最有資格的那個。
吳起眼看就要實現人生追求,成為魏國國相,誰料魏武侯卻選擇了從齊國逃難來的孟嘗君田文。
吳起心中不忿之下,去同孟嘗君一較高下。
他當眾向孟嘗君發問,率領三軍,使士卒樂于效死,讓敵國不敢圖謀,你和我誰更強一些?
孟嘗君答,我不如你。
吳起再問,治理百官,親附萬民,充實府庫,咱們哪個更強一些。
孟嘗君又答,我不如你。
吳起又問,把守西河讓秦兵不敢東向,震懾韓趙,讓他們馬首是瞻,咱們哪個更強一些。
孟嘗君聽了笑道,我還是不如你。
吳起當即大怒,無論軍事、政治還是外交,這些能力他都比孟嘗君要強,然而最后卻是孟嘗君奪走了他的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