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獻聽了,在豬背上說了一句,“說的好。”
隨即,閉目盤膝打坐。
張角面對的局面艱難,他要做的,又豈會簡單?
在洛陽那樣瀕臨崩潰的危機局面中,把董白撈出來,除了需要充分的籌劃,還要有足夠的實力。
庾獻默默搬運法力,從肝臟竅穴中吸納木匣的木屬性元力,隨后將這如絲如縷的法力導入經脈之中。
庾獻木屬性功法是以一支竹枝入的門,因此底子太爛,根基虛浮。一次吐納,搬運的法力有限。
按照常理來說,入門的根基極為重要,一旦選的材料差了,有很大的幾率將來成就有限。
很多大門大派和世家門閥之所以屢屢能出優秀的弟子,完全就是因為他們掌握的資源雄厚,有許多罕見的天材地寶。
以這些帶有屬性的天材地寶入門,自然能夠在修道的路上走的更遠一些。
修行者雖然超然物外,但是修行中“法”、“財、“侶”、“地”這四項,哪一個都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有了足夠的錢財,就可以輕易的購買到許多修行要用的天材地寶。甚至還可以從李肅這樣不識貨的家伙手中,得到一些珍貴的法寶。
但是從李肅的角度來說,他賣掉一件看上無大用的法寶,換取大筆金錢武裝自己的私兵。不但可以獲取足夠的殺伐之力使用兵法,更是有了在這個亂世安身立命的本錢。
所以說,錢財是很重要的一個條件。
無奈當時庾獻被管亥抓走,根本沒有機會從師門那里淘換點屬性好的材料。
他當時飽一頓饑一頓的,幾乎是被迫選擇,強行修煉重玄子的木屬性功法。
庾獻當時的想法是,修煉一口生氣吊住性命,這才有未來可言。
至于修道根基有多爛,那也根本顧不上了。
這會兒庾獻修煉著修煉著,就有些后悔了,早知道這木匣這么金貴,就該以此物入道啊。
庾獻正在豬背上長吁短嘆著,那如絲如縷進入經脈的木屬性元氣,開始慢慢的導入丹田。只是這元氣入了丹田就消失無蹤,不知去了哪里。
庾獻修煉著修煉著就覺得有些不對勁。
為何這法力進了丹田之后,就只有進的沒有出的?
他趕緊加快了汲取法力的速度。
那木匣上的元氣被抽取出來后,竟幾不可查的增加了一絲。
庾獻初時沒有注意,無奈他的法力太過微弱,只是半日的工夫,新增的法力就已經很是明顯了。
庾獻先是大喜,接著就意識到了問題。
就算道法入門簡單,開始的修煉速度極快,但也沒這個快法。
這緣由必然是出在那個木匣上!
庾獻情不自禁地想道,“莫非是因為我修道的根基太爛,已經屬于‘不足’,因此這木匣才會做出彌補?”
想到這里,庾獻竟不知道該是喜是悲。
不過,既然有這樣的好處,庾獻自然不會錯過。
他每日坐在豬背上,一點點吸收木匣的饋贈,壯大自身。
庾獻偶爾想過會是哪個倒霉鬼因為自己壞了根基。
不過這種“死道友不死貧道”的事嘛……
庾獻決定大氣一點,不必斤斤計較。
李肅“聞風望氣”的本領,在穿越蜀道的時候發揮的淋漓盡致。
有時候遇到岔道,李肅僅憑直覺就能幫他們找到正確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