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獻倒未強求。
他本已經是耳聰目明之境之境的修道人,慢慢行去,只憑著細細的觀察和耳中飄來的零星話語就猜到了個大概。
庾獻頗有深意的向最后邊的一處官署看了一眼。
接著,看了看李肅的臉色。
李肅慌忙扭過頭去,裝作全不在意。
庾獻心中大致有了底。
等到了少府衙署跟前,就有侍從上前詢問姓名。
李肅做為庾獻的下屬,上前代答。
那侍從趕緊說道,“少府大人已經久等了。”
庾獻當即不急不忙的甩開袍袖,悠然進了少府衙門。
庾獻這個國師雖然地位特殊,但既然董卓賜以銀印青綬,那么應該和身為九卿的少府差不多是平級。
庾獻上門是客,方平倒不需要特別迎候。
踏進少府門的時候,庾獻敏銳的差距到一絲細微的波動。
這波動類似禁制,似乎又有些不同。
庾獻緩緩四望,就見少府衙署中來來往往的官吏甚多,不時有人抱著大捆的竹簡進入正堂之中。
庾獻倒也不奇怪,這少府做為皇家的錢袋子,光是鹽鐵專營、湖河池澤之利就不知道每日入帳多少,這般繁忙倒也是正理。
侍從前去回稟之后,就來請庾獻入內。
庾獻悠然進了正堂,抬頭一瞧,正見方平高高坐在上首。
他閉著眼睛似睡非睡,在他身邊則飛舞著幾十把算盤。
那算盤一邊圍繞方平緩緩轉動,一邊像是有人操控一樣,不停的撥動著上面的數珠。那玉石數珠響動的聲音,不但不嘈雜凌亂,反倒清脆悅耳,如同一連串的雨水叮咚。
庾獻微微驚訝。
他不敢打擾方平,默默尋了一處坐席坐下。
庾獻對這滿空的算盤倒未驚訝,東漢末年的《數術紀遺》中就提到,“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
再加上西漢末年時,穿越者王莽連游標卡尺都做出來了,區區珠算自然不在話下。
不一會兒,閉著眼睛假寐的方平,口中淡淡說道,“無誤。”
漂浮在方平周圍,那運算不休的算盤,玉珠齊刷刷的回到原位,發出了懾人的鏗鏘之聲。
一個恭敬跪倒在案前的文官,立刻上前,將那些攤開的竹簡卷起,抱在懷中疾步離開。
方平睜開眼睛,正好看到庾獻。
他臉上露出笑容,坐起身來,整理下衣衫,“國師今日怎么得空來我這里?”
說著,方平揮了揮手,示意讓其他服侍的小吏俱都退下。
庾獻等到人都離開,這才笑著開口說道,“想必我那弟子已經給方少府說了我的意思。貧道承了方少府的人情,自然要來謝過。”
方平哈哈一笑,他將袖子輕輕在案上一拂,那些漂浮在空中個算盤都整整齊齊的碼在他的面前。
“些許小事,何足掛齒。何況你我志趣相投,幫助你,也就是幫助我。”
兩人都是反董派的,這件事也說不上誰幫誰的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