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大火一起,他的殺伐之力已經停止了增長。
如今消耗極大,不知什么時候就會耗盡,那時候這些跟隨的百姓,反倒會因為擁擠跟隨,陷入極大的危險之中。
庾獻百般驅趕,那些百姓都置若罔聞,只知道跪拜哀求。
庾獻一時騎虎難下。
李肅在旁看著,心中觸動。
他有心相助,可是除了幫庾獻尋找人口稠密的地方,也沒有別的手段。
忽然李肅想起一事,連忙大聲提示道,“庾獻,你的國師印璽還在嗎?”
庾獻一怔,張口一吐,一個白銀小印落入掌中,“是這個?”
當初庾獻得了傳國玉璽,就沒打算使用這小印,一直藏在肺部的竅穴之中。
李肅見了大喜,“不錯!你身為國師,自然有分割陰陽,調理五行莫測之力。若以此物驅動術法,必然能事半功倍!”
“是這樣嗎?”
庾獻疑惑。
旋即想想,那宿衛皇宮的衛尉一職,似乎就自帶一個天眼的神通法門。
張溫當初有,種拂繼任之后,額上也多了一個天眼。
難怪三公殺了能夠應劫,原來這些官位都各有職責、業力在身。
那自己這個國師位呢,莫非真如李肅所說,可以分割陰陽調理五行?
庾獻祭出銀印,將自己那微弱的法力灌注其中。
庾獻的法力進入銀印,心神立刻像是踏入了一個獨特的天地。
里面山河地理,皆成圖畫。
庾獻看的不明所以。
回過神來,庾獻祭起銀印,再次催動兵法。
庾獻法力一催,只覺身形一輕,原本那負重而行的感覺輕快了不少。
降下的大雨,也狂暴激烈了許多。
就連那干燥繚繞之意,似乎也溫順了不少,主動向后退讓。
庾獻大喜,這就是國師之位附帶的作用嗎?!
這樣一來,豈不是對敵人的五行術法都有一定的削弱效果。
庾獻先是歡喜,接著又是憂慮。
銀印能用,說明自己的國師之位有天意的認可。
同樣,也必然承擔著國師該有的職責和業力。
庾獻的國師位來源于漢王朝,可大漢的國祚已經沒有多少時日了,山河動亂,尸橫遍野的時代很快就會來臨。
那銀印的威力必然在遞減之中,而業力卻會不斷增加。
要想解除這個麻煩,恐怕還需要漢天子一道圣旨。
接著,庾獻又想到了自己曾親手在衣帶詔上留名,心中更是一頭亂麻。
不過,這時候不是想那么多的時候。
庾獻竭盡所能催動殺伐之力,平息著洛陽城中大火。
可惜面對這樣的焚城烈焰,庾獻這杯水車薪,終究是有些力不從心。
李肅不離不棄的跟在身后,這時主動提醒道,“東門好像有些異動。”
庾獻粗喘了幾口氣,想起一事,對李肅說道,“先公后私。我還能催動幾次兵法,不如把嫂夫人救出城去?”
李肅的妻子公冶靜也在這洛陽城中。
如今火劫臨世,玉石俱焚。
庾獻不想看到這對夫妻有什么閃失。
李肅哈哈一笑,頗有些欣慰的說道,“這次事發之前,我就覺出不對。天黑之前,他們已經被送出城去了。”
庾獻聞言,果斷的大聲說道,“那就去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