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西涼軍全線回縮長安,洛陽之亂算是告了一個段落。
初平二年的局勢,也陷入了短暫的平靜。
平靜的,幾乎讓人們以為,只是換了個都城而已,一切仍舊像是從前的樣子。
庾獻覺得最不可思議的事情就是,在得知漢天子劉協仍舊在董卓手上后,不少的朝臣,竟然又千里迢迢的趕來了長安。
當然,前次叛亂暴露在明面上的人物并不在此列。
在孫堅撤兵之后,伏完和荀攸選擇跟隨曹操追擊董卓,打算擴大戰果。
結果這支輕兵急進的隊伍,被徐榮的伏兵擊敗。
曹操的兵馬被打的潰散難收,他本人痛定思痛之下,決定遠走丹陽。重新募兵來過。
伏完并未跟隨,已經是不知去向。而荀攸,也沒能逃脫歷史的慣性,成為了董卓的俘虜。
作為這場叛亂的代價,漢室朝臣中最重量級的人物司空荀爽暴斃,受到牽連而死的朝臣不下百數。
最讓董卓心寒的是,就連他的長史何颙也參與了此次密謀。
要知道,長史乃是幕府的最高長官,掌握著董卓許多的私密。可以毫不夸張的說,丞相長史的背叛也就意味著董卓對周邊的掌控像是聾子和瞎子一樣。
若不是陽翟長公主關鍵時候倒戈,整場洛陽之戰,不堪設想。
而局面能夠維持現在這個平衡的原因,就是雙方都覺得自己是贏家。
董卓雖然敗北撤到了長安,但是退回自己的老巢本來就是他一直在謀劃的事情,雖然回來的不夠光彩,不過在這過程中也鏟除了大量的政敵。
至于漢室朝臣們則認為,他們向董卓成功的亮出了自己的獠牙,讓董卓知道了他們的厲害。
只要董賊忌憚天下的正義之士,那么在大方向來看也是成功的。
而且董卓掌握著天子,他們別無選擇……
關東聯軍在這場角力中,成了徹頭徹尾的輸家。
那些家伙不但被董卓看破了他們色厲內荏的本質,而且很快就陷入了內斗。
就在孫堅去攻打洛陽的時候,關東聯軍的盟主袁紹卻任命周昂為豫州刺史,奪取了孫堅前線的基地陽城。
這向盟友背后插刀的行為,徹底激怒了孫堅。他向周昂發動了猛攻,一舉將其擊潰。
然而得罪了袁紹,袁術也不肯相幫,孫堅只能恨恨地退走長沙。
然而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前方竟然是他的不歸路。
……
與之相比,西京長安城中就安靜了許多。
董卓志得意滿的給自己加封為太師,號為尚父。出入改乘青蓋金華車,爪畫兩轓。
董白正式得到了自己渭陽縣的封地。
在她的大力推舉下,李肅的這個虎賁中郎將,終于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兵權。
董卓讓他仍舊統帥手下的那三千兵馬,直接在渭陽縣就食。
李肅也開始公然以渭陽君的部屬示人,對此董卓絲毫沒有在意。
庾獻見長安城的局面開始安穩,董白也開始稚嫩拉攏西涼兵的軍心,他靜極思動,想到了被自己拐來的卞姬等人。
這樁因果,終究還要了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