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我做得有那么明顯嗎”鄭桐汕笑
“不明顯,但在這個家里以了解你脾性的人來說,你爺爺我敢說是第一”鄭坤把茶水擺桌上坐下“自從你受傷到現在你從來不曾問你爸的事是真是假,也從未向我們探聽。”
“那爺爺覺得爸爸婚內出軌之事是真是假”
“桐桐,有些事是大人的事,這些事大人可以自己結決,而小孩只需快快樂樂就行了”一絲勸導的意味含在話語中。
“那就是真的了,其實這事了爺爺你是早知道的吧?不知道的也就我們這幾個姐弟。”鄭桐自說。
“人生很長,列車上的人總有些人會偶而迷戀中途的風景中余下車,但也會在迷戀清醒之后迷途之返回列車中。而我們這些人只需等待他們再一次回歸”
“可是爺爺,不是每一個人會在原地等待的”鄭桐端著手中杯子無意的磨砂
因為像只種等待回來的結果后面是一系列的爭吵和埋怨。
隔閡早己在,破碎,隔閡的家庭又如何回得到從前。
“你想要做什么”鄭坤從孫女話中聽出了一絲不對。
“我想要他們分開,既然生活在一起那么難過不合意,為何還要勉強。”鄭桐說出了自己的目的
“那是不可能的,你媽媽不會同意,我和你奶奶也決不允許。”鄭坤道。
八十年代離婚在大城市或許有但不多,在農村更是屈指可數。
雖然一直有倡導男女平等,婦女也頂半邊天,但這種情況也就是列21世紀也是這樣。
這個時期女性雖然經過改革解放,也有認知到男女平等,婦女也能頂半邊天的教肓思想。
在八十年代如果一個女人離婚結束自己的婚姻,大多數的人都只會指指點點而指點人大多是女性那方,為什么會離婚,肯定是做什么不好的事才會和人家離婚,不然那會那樣這樣……都結婚那么久孩子都長大了還離婚丟不丟人......那女方的父母家庭教育肯定不好,不然怎么有個離婚的女兒等等之類的閑言碎語。
鄭桐知道上世母親選擇堅持等待父親的回心轉意,然后繼續雞飛狗跳相互埋怨的生活。也有這個時代世俗的原因,當然這只是其中之一。
“爺爺,媽媽那里我會讓她同意的”
“桐桐,爺爺就不明白,難道一個有父有母有孩子的健康家庭不好嗎,假如他們離婚,你們怎么辦?家又在那”。鄭坤勸道
“爺,如果強力粘合一起,那不是一個有幸福感的家,而我們不需要,再說我們有家,你和奶還有我們幾姐弟就是一個家。他們分開后或許你孫女幾個還有一個,兩個家可以走動呢”鄭桐笑著說。
“隨便你吧,我和你奶的話估計你也不會聽。”鄭坤無力再說,就此把話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