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問林風“庶民為何會饑餓”
林風道“家中無錢無糧,天時不好,耕作收成少,田稅重,吏貪腐還有”
她盡可能去想各種原因。
但沈棠卻說“不不不,你說的這些都是原因,但都不是最根本的理由。”
林風眨眼“請郎君解惑。”
沈棠道“沒地種。”
林風愕然一瞬“沒、沒地種”
這個理由她是沒想到的。
沈棠也沒將林風當成九歲小孩兒,有些教訓該說就說,沒必要等林風去跌跟頭。
“對,沒地種。”
沈棠緩和口吻“我不否認諸如令堂這樣的人,搭棚施粥、造橋修路的初心,必然是為了盡己所能幫助苦難百姓。或許是為了名聲,或許是為了憐憫,這種精神都值得肯定和鼓勵。但,令堂是令堂,豪強世家歸豪強世家,二者是完全不一樣的”
動員有錢有糧的世家豪強捐獻賑災呵呵,他們別跳出來阻礙都算不錯了。
沈棠說的話顛覆林風以往的認知“對于豪強世家而言,賑災本來就是一件對他們而言沒實質性利益,甚至損傷他們利益的事情。除了名聲,還能獲得其他好處”
林風噎了一下。
她想起來,阿娘做那些善事的時候,的確有遭受各房或明或暗的譏嘲,吃力不討好,這個世道糧食珍貴,白白便宜庶民作甚但阿娘都是以“為xx祈福”之類的名義去做,他們也不能明著反對,只是心里不痛快。
若真是有利可圖,為何做的人少
沈棠繼續。
“賑災本來也是治標不治本。”
林風求教“如何能治本”
“想真正解決庶民的困苦境地,有且只有一個辦法,便要讓庶民有自己的地可種。”
林風道“不能開墾荒地嗎”
沈棠則道“那能開墾多少地這些地肥力不足,莊稼生長不好,庶民收成自然不好。真要是一塊肥沃的地,早被人占了。”
讓百姓形成良好的自給自足循環。
奈何土地屬于有限資源。
庶民地多,世家豪強的地就少了。
再說,所有庶民去種自家的地,他們的土地誰來種聘人來種也不劃算。
只有庶民沒了地,經濟上無法養家,才會賤賣自身給他們種地,這才是劃算的。
至于這么干會形成的惡果
反正又不是他們吃。
他們依舊住豪宅,有上百下人伺候,吃喝不愁、光鮮亮麗,庶民餓死會影響他們少吃一碗精米世上庶民這么多,死了這一批還會有另外一批,自家的地不愁人種。
林風聞言靜默良久。
她以為自己獲得“齊民要術”的文士之道,在這世間便有了立錐之地,未來能與世間人杰一爭高低,但如今看來,自己要走的路遠比她想象中漫長而艱辛。
林風以為庶民苦困是因為天時不好,田地肥力不足,言靈或許能解決問題,世間庶民再不受凍餒之苦。至于人禍頻繁,底層官吏貪污不止,這些也可以狠抓治理。
但林風卻未想過。
庶民沒有地可種該如何。
為什么會沒有地種
沈棠“好東西,誰都會想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