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增加效果,還搞“傳銷模式”這個詞是徐解在沈棠工作日志看到的具體操作方式就是在冊庶民招攬一個不在冊的庶民來河尹定居,前者能獲得一斗新米。
活動限時但不限量。
登記戶籍一舉突破八萬戶。
如今走到哪里都能看到裊裊炊煙。
徐解知道沈棠將河尹治理得非常好,但看了沈棠班底留下來的大量文書數據,才知道具體有多好。八萬戶啊,哪怕青壯比例不高,但也能湊一支數目可觀的兵馬。
待過幾年,在冊幼童長大
徐解還隱約一個發現沈棠留下來的大手筆,或許是沒來得及銷毀文書,或許是根本就沒想銷毀沈棠曾找借口讓各村村民,以村落為單位進行互相攻防演練戰斗
作為河尹的鄰居,天海竟毫無知覺。
徐解也是上任后無意間發現的。
一番細查
他發現這些村民思想出奇一致。
更有里正一身匪氣,理直氣壯地發言俺們除了河尹就沒有其他地方能去啊,歹人要是來了,不干他祖宗十八代怎得了一人不行就兩人,兩人不行就一村上
誰搶俺們糧,俺們跟誰拼命
去別地方連草根都沒得啃呦。
不是一個村這么想
河尹郡內,全都這么想
偶爾還能看到大人農閑教導孩子如何三人為一組,一人進攻,兩人策應協助。乍一看像是在玩樂,但結合沈棠留下的筆札徐解心情復雜得像是理不清的毛線團。
若非沈君被平調,照這個趨勢,再有兩年,與河尹接壤的郡縣個個都要倒霉。
因為河尹能用的兵馬不止是那些青壯,而是八萬戶隨時捍衛田地糧食的庶民
借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優勢,天海又毫無戒備,怕不是首當其沖,被立典型。
因此,徐解非常清楚。
河尹比天海那幾家豪紳想象中更肥。
趙奉問他“你打算如何”
讓主公吳賢介入河尹
這么做,對得起吳賢卻對不起沈棠。
吳賢對徐解是好,但這種好是互助互利,徐解糧草銀錢供他發展。吳賢提升徐氏在天海的地位,享受到隱形的各種福利。而沈棠對徐解,稱得上“知遇之恩”。
因為商賈不得入仕的規矩導致徐解雖在吳賢帳下效勞,在王庭那邊依舊算白身。
沈棠被平調,第一反應就是舉薦商賈出身的徐解出任一郡之長,這也是她心甘情愿被平調的條件之一王庭這才應允下來。
關鍵是沈棠沒有圖任何好處。
知遇之恩,提拔之恩。
對于從懵懂時期就受到隱形歧視的徐解而言,那種觸動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
徐解若縱容吳賢,讓出河尹實權,自己只當一個有名無實的河尹郡守,沈棠那邊或許會選擇理解他的苦衷,但徐解自己能看得開嗎這跟插了背刺沈棠一刀沒區別。
如何能行
徐解苦笑一聲“如今也是騎虎難下只盼著能兩全吧。徐文注始終是主公帳下僚屬,這一點從未變過,其他的”
吳賢要錢要糧都行,徐氏家大業大供得起,唯獨不能要河尹,這是底線
23txt23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