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龔騁看來,真正的他在龔氏遭難、丹府被廢那日就死了,如今活下來的人,不過是他自己都看不起的平庸懦夫。他就是躲在臭水溝,貪生畏死的臭蟲,也想活著見光。
但,少年的靈魂在這具肉軀短暫蘇醒。
與其茍活剩下的百日,倒不如由自己真正做一回主廢掉不屬于自己的實力和痕跡,以龔騁身份體面結束這荒誕可笑的一生。
其二,便是關于托孤了。
沈棠“”
她看完喃喃“你真是個顛公。”
龔騁是半點兒不怕被共叔武當成消耗品挖出棺材當打手是吧這么折騰共叔武
沈棠著人去找共叔武。
士兵回復共叔武去接人了。
龔騁委托了朋友將龔騁老弱轉移出來,又安排他們去了駝城,此地離駝城不遠,共叔武看到遺書內容,哪里還能坐得住沈棠聞此,嘴角又一抽,叮囑“將龔騁尸體收好。”
共叔武說不定會回來跟尸體算賬。
祈善幾人先后從主帳退下。
大戰剛結束,需要善后的事情還多著。
祈善不做停留就準備走,有人搭上自己肩頭,扭頭看“公西將軍有什么指教”
攔住他的人是公西仇。
云策聽到動靜也停下腳步。
公西仇沒有回答,而是看著祈善的佩劍。
道“你以前的劍,不是這把。”
當年孝城初遇,公西仇見過祈善的佩劍,那把劍鍛造技藝精妙,造型也不錯,但跟現在佩戴這一把顯然不是同一把。祈善找了個借口“在下有搜集名人佩劍的愛好。”
公西仇沖他伸出手。
“你的劍,能讓我賞玩賞玩”
祈善“”
雖有遲疑,但還是將佩劍解下遞過去。
因為文心文士都有個人專屬佩劍,祈善為了配合諸多馬甲,自然也準備了許多不同款式長短的佩劍。他最常佩戴的就是“祈善”和“譚曲”兩個身份的佩劍,用得最順手的,便是后者,它是他少年時偶然獲得的利劍。
鑄劍師根據譚曲用劍習慣量身定制。
想到鑄劍師的身份
再想想公西仇的來歷
祈善不由得懷疑。
公西仇莫不是認出這把劍的來歷
應該不可能。
為他鑄劍的公西族人親口說過,這把劍并無任何公西一族獨有的標識,款式也是最常見的。除了材料和鍛造技藝,無特殊之處。
公西仇將佩劍刷得拔出。
“這把劍最初的主人”
劍身映出他極具野性的雙眼。
“他叫曲譚。”
公西仇手指撫著劍身,神色似有追憶。
祈善“”
文心文士的記憶強橫得可怕。
他這輩子用“曲譚”化名寥寥兩次。
一次騙崔善孝,一次騙公西一族。
公西一族之中,知道這把佩劍初代主人姓名的,滿打滿算就幾十號人,扣除一半的女性成員,眼前的公西仇應該就是剩下的人中的一個祈善在思索,公西仇也看著他。
公西仇直言“祈中書善易容偽裝,眼下這副皮囊,應該不是你原本的容貌吧”
祈善自然不能當眾承認。
公西仇手指屈彈劍身,聽那泠泠脆響。
“說起來,當時與曲譚同行的少年叫單啟應該是這樣念,與祈中書名字很像。”
_ ̄
元良其實挺慌的,因為公西一族滅族就在他們離開沒幾個月時間上很湊巧。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