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正值深夜,聽說有土匪攔路劫車,乘客們紛紛跳車逃命。
共有70多名中國乘客和19名外國乘客成了人質。
土匪將車上財物洗劫一空。
讓孫美繇沒想到的是,這些外國乘客都是大人物,其中包括駐華領館人員和一些知名記者。
事件發生后,世界輿論一片嘩然。
僅隔了一天,被綁架人質的五國發出照會,要求北洋政府盡快解救人質,否則將自己發兵剿匪。
北洋政府不敢怠慢,立刻派人和孫美繇取得聯系。
只要不傷害人質,盡可能滿足一切要求。
孫美繇獅子大開口,向北洋政府提出了三個條件:一是將圍山官兵撤出十里以外。二是將抱犢崮的土匪收編為一個步兵旅,任命孫美繇為旅長。三是為土匪補充軍火。
鑒于情況緊急,北洋政府答應了前兩個條件,并委任孫美繇為招撫總司令。
土匪喜歡當官,官名聽著越大越高興。
那時候招安土匪武裝,一般都會給一個類似“司令”之類的虛銜。
有名無實的職務,封他一個皇帝又如何。
經過幾輪談判,孫美繇最終釋放全部人質,帶領3000多土匪接受招安。
北洋政府兌現了承諾,對所有人一律赦免,愿意整編的整編,不愿意整編的遣散回家,同時還賞了孫美繇8萬銀元。
隨著最后一批外國人質被釋放,轟動世界的“臨城大劫案”總算了結。
土匪被收編為新編第十一旅,孫美繇擔任旅長。
為此,孫氏一族在家鄉大肆慶賀了三天。
當了正規軍旅長,說明從此由黑變白,重振家族聲望指日可待。
只不過,他們還是高興的太早了一些。
孫美繇雖然是正規軍旅長,但是北洋政府根本沒打算放過他。
他的旅長夢只做了六個月就宣告結束。
當年年底,兗州鎮守使張培嶸設下了酒宴,邀請孫美繇和一些官僚參加。
在此之前,張培嶸多次前往新編十一旅,與孫美繇稱兄道弟,把酒言歡,好不親熱。
其實,這些鋪墊,都是為了迷惑孫美繇。
擒賊先擒王,為了防止新編十一旅嘩變,最好的辦法當然是先抓旅長。
孫美繇毫無防范,帶著幾名護衛前往兗州鎮守使衙門。
剛一進門,護衛立刻被繳了械。
張培嶸大手一揮,部下當場擊斃了張美繇和另外一名團長。
最后,砍下了孫美繇的腦袋,懸掛城門示眾。
緊接著,張培嶸派兵包圍了新編十一旅,四周架起了大炮,喊話勸降。
主心骨沒了,加上又處在包圍中,除了少部分頑固分子趁亂逃走外,這支烏合之眾全部繳械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