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滿是笑意,陛下俗字俗文他李賢不明白,翻譯成道與名,相輔相成,李賢反而明白了。
不過胡濙不愧是四十年的大明不倒翁,官場常青樹,總是能最為敏銳的、最為精準的將陛下的話翻譯成大家都聽的懂的話。
“到馬鞍山還有段路程,你的問題可以接著問了。”朱祁鈺笑著說道。
左右閑來無事,朱祁鈺總是要回京的,那南衙諸事,總要有個人看管,李賢能在僭朝的時候,勉力維持了穩定,還是值得培養的。
而且他不在京師,北衙的鹽鐵會議成果寥寥,李賢那十四問,每一問,幾乎都問到了根子上。
比如投機,導致商品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從有序差異,轉變為對立,最終變成絕對矛盾,這是財經事務,第一個社會根本矛盾。
比如貨幣本質和事實,也就是社會勞動和它表現的價值之間的差異,構成第二個根本矛盾。
李賢并沒有立刻問出第三問,而是俯首說道:“陛下,臣愚鈍,在詢問第三個問題之前,臣想在財經事務之事上有些愚見。”
“陛下不用大明寶鈔而用景泰通寶,臣以為陛下亦有輪廓文章。”
朱祁鈺點頭說道:“李愛卿有何高見?”
李賢趕忙俯首說道:“臣不敢當。”
“首先金銀銅鐵錫,乃是物料,累計供給,正因為其使用價值較低,交換價值極高,所以被定為了御制銀幣和景泰通寶的用料。”
“這樣一來,即便是有投機,哪怕是飛錢,本身也有一定交換價值,而不是像大明寶鈔那般,廢紙一堆。”
朱祁鈺點頭,涉及民生,再穩妥,也不為過。
大明財經事務是極為脆弱的。
李賢繼續說道:“其次,金銀銅鐵錫,不用短時間內大規模的換鈔,錢法比之鈔法,更加耐折耐用,大明不鑄錢印鈔,也導致了投機者的擅權。”
“定御制銀幣和景泰通寶的輪廓文章,乃是制斗斛量權,即便是投機者想要僭權,成本也極為高昂。”
“陛下,其實有很多前宋鑄錢,還在市集上流通,臣以為應當全都更換為景泰通寶。”
于謙想了想開口說道:“李御史,我提醒你,大明不是不鑄錢,寶源局雖然鑄錢不多,但是還能滿足朝貢賞賜所用。”
即便是每年鑄錢兩千萬枚,相比較三十億的需求來說,杯水車薪,但這是國家之制,大明是有這個制度的。
李賢的話如果被御史們聽去了,是要被抓著噴到致仕的。
“謝于少保教誨。”李賢驚了一身的冷汗,趕忙俯首說道。
朱祁鈺點頭說道:“你繼續說。”
李賢俯首說道:“其三,則是金銀銅鐵錫,供給大致固定,但是,一旦發鈔,則數量可以隨意增加,完全不受供需限制,面值雖小,但亦有利可圖,一旦有人仿制,隨意增發,怕是物價橫飛,介時真的是比天災還要恐懼。”
李賢督查私發鹽引之事,鹽引毫無疑問是一種貨幣。
鹽引漲跌,牽動多少民生?
朱祁鈺感慨萬千,李賢是有才能的,這是毫無疑問的,一旦朱祁鈺解釋了一些問題,他就會觸類旁通。
他點頭說道:“你把你寫的這三條,送于北衙,做題注本注解,的確如此。”
“那你得第三問是什么?”
李賢顫抖的問道:“陛下,于少保曾言,天下人人為私,陛下,臣請問,朝廷應該承認私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