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朝,成為秀才之后,就有見官不跪的特權,月給米六斗,這種社會地位,工匠苛刻的對待秀才舉人?
工匠們領了勞動報酬,也是讓孩子讀書識字,考功名,這才是正途。
劉老七的四火論,總述了四種金屬熱處理的方式。
退火,隨爐冷卻,是不接觸空氣的冷卻法,主要是轉爐使用,而且不常用,在實際生產中,常用正火。
正火,就是空氣冷卻,是一種最常用、最普遍的冷卻方法,正火鋼材有一定的韌性,機械性能有所提高,比退火更加容易切削。
淬火,用水、油、融鉛等物讓鋼材快速冷卻,主要為了提高硬度和耐磨性,常用于打造長短兵。
淬火的發展是極為迅速的,工匠們是什么都想試一試。
有工匠提議用五谷輪回的尿液淬火,然后整個車間彌漫著一種令人作嘔的味道,那天整個車間都沒人吃飯,那個味道實在是太讓人惡心了。
劉老七第一次只拿到了頭功牌,自然是有點不服氣,他一直在潛心鉆研,終于制備了一種簧鋼。
這種簧鋼可以大范圍用于火銃的燧發裝置之上,燧發火銃大規模列裝成為可能。
簧鋼的發明,正是跟熱處理的第四種方式有關,回火。
回火,顧名思義,就是再加熱工藝,目的是增加韌性。
鉛融化后充當淬火液,鋼料從鐵爐之中拉出,在鉛液中淬火,然后再將鋼料加熱到中等溫,保溫大約一個時辰,從爐子中取出來,再經過正火,也就是空氣處理,得到簧鋼。
回火的爐溫很難控制,所以簧鋼的產量并不是很多。
因為這種回火,溫度很容易產生不可逆的回火脆性,只能回爐重鍛了。
度數旁通,是一種算學的思維方式。
石景廠還在研究,但是能有限的制作簧鋼了,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慢慢等待工藝成熟即可。
等到晚上的時候,朱祁鈺就拿到了十丈長,切割成一尺、一分寬的簧片。
還帶著一個一分寬的卡尺,興安拿著卡尺,挨個把這些簧片檢查過了,分毫不差。
石景廠有恭敬之心,陛下對石景廠的工匠極好,這是第一次陛下私求,石景廠上下不敢掉以輕心,只用了一天就得到了陛下索要的簧片。
至于蛛絲粗細的簧絲,石景廠真的做不出來,那真的太難了。
朱祁鈺夾起一片簧片,對著輕油燈看了許久,的確是好物,質地極為均勻,彈性十足。
但是怎么卷?卷成什么樣?這就需要朱祁鈺自己去想辦法了。
朱祁鈺知道原理,但是他不知道卷成什么樣。
他試了幾次,最終放棄了,因為隨便卷一卷,并不能用于計時。
朱祁鈺只好暫時放下,好好研究下,到底應該卷成什么模樣。
次日,是大年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