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青媖也很是高興,見各寨主興高彩烈的,忍不住潑了盆冷水。
“才四百斤你們就高興成這個樣子,聽說別的地方麥子能長到上千斤呢。稻子也能產一千五百斤。”
“啥?”
“這么高?會長莫不是在開玩笑?”
“青媖,你哪里聽說的?我都活了大半輩子了,也沒聽說有這么高產量啊。”
“就是啊,聽說皇莊有專門仆人日夜看顧的良田,畝產也才五百斤。”
“呃……我書上看到的。”蘇青媖說道。
“嗐,書上哪里做得準。那都是文人臆想出來的。哪里有這么高的產量。”
“就是。有四百斤我都想找個廟宇去燒香拜佛了。”
好吧,你們高興就好。
蘇青媖又跟各寨主商量,雖然裴刺史和干爹那邊,只收一季的糧食,但去年冬天得了刺史府和干爹幫忙,蘇青媖還是想各寨再繳上一成糧,給二人分送過去。
不管是于公還是私心,蘇青媖都想給二人繳些糧過去。
干爹那邊聽說收了好些人,應該是比較缺糧的。
裴大人管著一州之地,想一州繁盛,安穩人心,也得讓治下的百姓吃飽。
也許能把離鄉的人都召回來,再引來一絲外地的人來仁州落戶,人一多,民生經濟什么的,也才能更好的發展起來。
“應該的應該的。”
“對對,我們現在有兩季產量了,再繳上一成,還是有多的。”
“好,我替兩位大人謝過眾位了。”蘇青媖朝一眾寨主道謝。
一眾寨主謙虛了幾句,都是他們應該做的,不需要蘇青媖道謝。
蘇青媖點頭,便又說起來。
“經過一年的試驗,我們一地兩熟已是成功了,接下來今年我們的任務就是努力提高兩季的產量。”
“各寨回去后,看看寨里有沒有種田好手,有辦法提高產量的有經驗的老農,或是有什么好的意見或建議的,務必要重視,報到會里來,到時大家努力提高產量,讓大家荷包再硬實些。”
“好好!”
“我就喜歡荷包硬實的感覺。”
“誰不喜歡!”
麥子收割后,各寨的晚稻又緊接著種了下去。
種完稻子,蘇青媖便安排人給裴念和馬明溫把糧食運了過去。
弄完這些事,又種起其他糧食。
除了主糧的種植,還是要利用好山里的每一塊坡地,及房前屋后的地,再種些其它糧食。比如各種豆子。
冬天還得靠各種豆子發蔬菜,和做豆腐吃。
自從做了豆腐,收了各寨的豆子后,原來家家都剩余的豆子已是幾乎沒剩了。
于是各家又緊著把豆子給種了下去。
因為山里收豆子,又把大山附近的村子,仁州附近各縣鎮的莊戶都跟著種了一波。
這東西好種,不挑地,種了還有人花大價錢收,大家便跟著種了不少。
晚稻種下去后,大家便閑了下來。
秀兒和蘇青柳的婚期也到了。
秀兒的爹柏通回來后,忠寨主心里的大石終于卸下。
本來也不想大操大辦,但柏通堅持,所以忠寨主那邊也熱熱鬧鬧地操辦起秀兒和柏樹的婚事來。
蘇青媖一家都送了禮物。
兩家交好,全家人都去了柏家寨熱熱鬧鬧地吃了席,看了一場山里的婚宴。
不華麗,但質樸,熱鬧喜氣。
轉眼沒過半個月,蘇青柳的婚期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