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譚伊市的警察們顯然都不太高興——他們上個月還在興致勃勃地討論著布魯諾市的費爾南案,嘲笑自己那些無能的同行個個疲于奔命卻一無所獲,最后只能靠把鍋甩給螯合物來挽尊。
而今,霍夫曼尸體的慘烈程度卻比費爾南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由于沒有明顯的螯合物或水銀針作案痕跡,他們想甩鍋也甩不了。
不過,由于這起案件離費爾南案不遠,且兩人多少也算認識了十幾年的舊人,所以,即便費爾南與霍夫曼這些年來往甚少,AHgAs也還是留意到了這邊的情況。
霍夫曼本人是個有健身習慣的中年男人,雖然他今年已經四十四,但他看起來和一個二十六七歲的年輕小伙并沒有太大不同。而且,由于早年間有過短暫的參軍經歷,他身上有些格斗功夫。
因此,雖然此人混亂的感情史確實有可能給他帶來一些危險,但很難想象這樣一個健壯的男人會被一個為情所困的女人撂倒。
而且更重要的是,霍夫曼體內沒有任何殘存的藥劑,兇手顯然不是先用藥物把他放倒,再行兇殺人的。
警方很快把重點排查對象放在高大健碩的男性身上。
短短幾天時間內,警方共計探訪了不下400余人,其中既有霍夫曼的情人,朋友,也有他生意上的伙伴,他的債主,欠他錢的人,他雇傭過的伙計……然而這里頭能同時滿足作案動機與作案條件的人少之又少。
新的線索不斷出現,又不斷被排除,一切開始變得撲朔迷離。
與此同時,與案情有關的細節在譚伊市不脛而走,很快,更糟糕的事發生了——
10月22日,弗羅洛·菲舍爾·里希子爵收到了一張人像攝影,照片裝在一個隨處可見的普通信封里,上面寫著子爵的姓名。
同樣的,信封上沒有任何落款。
譚伊市的警察們終于意識到,這也許是一起預告式的連續殺人事件——在霍夫曼男爵遇害后,下一個受害者就是里希子爵。
果然,10月23日,里希子爵收到了第二封照片。
由于警方牢牢監視著子爵的宅邸,所以這張照片出現在了子爵經常光顧的一家酒館前臺,經由酒館老板轉交到了子爵手里。
在得知了霍夫曼的具體死狀之后,里希子爵當場失禁昏厥,警方們意識到他可能知道些什么,便耐心地等待他蘇醒,然而醒后的子爵只是痛哭流涕,大喊著,有一個幽靈回來了,有一個幽靈要害他。
無論警方如何問詢,他始終沒有給出任何有效的信息,警方只好作罷,佯作離去。
在警察離開后,里希子爵立刻驅車趕往了維爾福公爵的宅邸,同時,他的仆人們也和他一同出發,分別去邀請克洛德·唐格拉爾子爵和金·施密特伯爵。
在外蹲守的警員緊隨其后,各自跟了上去。
所有人都繃緊了神經。
不論這樁案子背后的兇手是誰,它都必然會是一個驚天大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