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藍星上的人類正在討論火星上的‘外星人’會如何處理剛剛拖回來的冰塊時,羅休也正好從制造工廠中走了出來。
剛走出大門的羅休見26號維護機器人已經將拖了過來,他也三兩下趕了過去,一起將一平板的冰塊拖進了被羅休命名為生命工廠的建筑內。
這生命工廠雖然也叫工廠,但比起旁邊的制造工廠來說,就要小太多了。
這處生命工廠之所以這么小,主要還是因為在修建它的時候,羅休手里的資源也并不多,不過因為對水源的需求,羅休還是用不多的資源建起了這幢小工廠。
生命工廠雖然小,但內部的儀器還是非常齊全的,大部分都是從半截半截飛船上直接搬下來的,所以大多數儀器的性能都非常的不錯。
不過只是溶解冰塊的話,倒并不需要什么太好的儀器。但火星上的這些冰塊可不僅僅只是溶解那么簡單,除了加熱將其消融成水之外,生命工廠還需要檢驗其是否攜帶病毒、雜質,確保水源的安全性。
雖然火星上還并不清楚是否存在過生命,但這一環卻是必不可少的。
在經過幾重過濾后,水源還需要被蒸餾,然后才進行飲用水的生產,以及電解氧氣的制作。
雖然這看上去操作還有些復雜,但其實只需要一具機器人,就能將完成全部的操作。
“26號,這里就交給你了。”
在第一塊火星冰塊被放上操作臺后,羅休直接給26號維護機器人下達了操作任務。
冰層的采掘點此時已經有兩具維護機器人存在,這個數量基本就已經足夠了。如果之后通用型機器人被生產出來之后,所有在野外進行挖礦作業的維護機器人也會被第一時間替換回來。
被羅休安排的26號機器人并沒有回話,作為一具維護機器人,它也并沒有被安裝不必要的設備,其中就比如發聲系統。
所以在羅休下令之后,26號維護機器人直接停下了要去拽取平板車返回采掘點的動作,轉而直接開始對放上操作臺的冰塊進行加熱。
“呼,總算是像個樣子了。”
羅休看著正在溶解冰塊的26號維護機器人,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當初剛來到火星的時候,羅休什么事基本都親力親為。先是探測飛船墜落地點周圍的礦藏,然后進行礦石的挖掘。
待礦石挖出之后,羅休又用自己的外骨骼裝甲將礦石進行直接熔煉。
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下,羅休一點點的將熔煉廠制造了出來。當簡陋的熔煉廠被制造出來之后,羅休的工作才轉而只放在挖礦上。
這一挖,就是十多天。這也是當祝融號降落火星表面的時候,能看到從礦洞走出一個人影的主要原因。
不過現在,這個局面總算是被扭轉,以后基地的建設也能逐漸自動化了。
當然,在完全自動化生產之前,羅休還是有許多工作要做的。
“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