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除了交流之外,藍星也在積極的準備著交流失敗后的應對方法。各種火箭、導彈都在加緊制作,以應對有可能的威脅。
“呼。”
越看這報告越覺得胸悶的曹國藺在長舒了一口氣后,將這份報告伸手合上,放在了桌面。
“曹,嘆什么氣?”相比于稍微有些多愁善感曹國藺,一旁的彼得羅夫就顯得有些悠閑了。
“沒什么。”曹國藺擺了擺手,轉頭看向身旁的彼得羅夫,繼續道,“你們那兒制造的幾個零件送到了嗎?”
曹國藺此前接收過一批從毛熊那兒送來的火箭零件,從這些零件里,曹國藺倒是組裝出了一整臺火箭。而剩下的零件卻缺少一些關鍵的零部件,雖然毛熊送來了圖紙,但華國自己都在加緊各類制造,哪里騰地出手造毛熊的火箭配件。
所以在商議之后,曹國藺直接讓彼得羅夫自己生產,然后將其空運了過來。
“明天就能送到,這下又能多湊一艘飛船了。”雖然彼得羅夫不太關注對于外星文明的分析結果,但對于眼前火箭這種大事,他還是十分關心的,“發射的坐標點也已經完全確認好了,到時候我們會先期發射在軌道里等待,你們過來對接就行了。”
彼得羅夫所說的坐標點,正是兩邊討論的結果。之前的伴飛計劃在幾經驗證后被拋棄,只留下了組合飛行的這一個項目。
待正式任務開始的時候,毛熊的宇航員就會趕回國內。他們一共會負責兩枚火箭的發射,攜帶他們自己的人員、部分物資和設備。
這兩枚火箭會先行升空,然后在預定軌道等待。而后便是從華國的數個航天基地相繼發射數枚火箭,在預定軌道與毛熊的火箭對接后一齊往火星趕去。
在短時間內組裝起來的這個太空飛行器可謂是十分巨大,已經超出了空間站的規模,可以說是人類迄今為止最大的深空探索設備了。
而之所以會設計得如此巨大,主要還是需要攜帶的物資和設備實在太多。
普通的空間站由于會有換班和物資補給,所以倒是不用儲存過多的資源。但這艘前往火星的設備需要經歷至少一年半的時間,在登陸火星的窗口期發射后,他們就不會再接收到來自藍星任何的補給了。
也就是說,在發射之后,四位飛行器中的人員就必須在狹小的空間站內生活一年半。這種壓力不要說對普通人,對于專業的宇航員來說壓力都是十分巨大的。
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四個人都知道這次飛行很大的幾率會有去無回。對于只掌握相當少情報的藍星人來說,火星上的未知實在太多了。
“彼得羅夫,我們會成功吧?”曹國藺看著大屏幕上一直在抖動的畫面,突然對彼得羅夫問道。
“嗯?”
突然被問到這話的彼得羅夫一愣,然后才道:“當然,我的朋友,要相信他們,那幾位可都是優秀的孩子。”
彼得羅夫與曹國藺都是六十上下,只有四十歲左右的羅法琦和薛河確實可以被叫做孩子。
“當然是很優秀的。”曹國藺微微點頭,說道。
對曹國藺來說,‘優秀’這個詞現在卻有些殘酷,因為優秀,所以他們才被送上了去往火星的路。
“總工,你看那里,火星基地那邊好像在搭建什么。”在曹國藺還在想著什么的時候,在他身后的助手卻突然指向屏幕,對曹國藺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