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如此,游弋艦隊才會執行天鵝座文明鑄一城為世界,鑄世界為一城,將所有附屬文明全部豢養在一地的政策。
而現在突然出現的太陽系文明很顯然要打破他們的這個規則,他們在獵戶座旋臂的擴張很可能會隨之終止。
在游弋艦隊本部的成員想來,可能是近數千年來自己活動的頻率加大,進而在無垠的太空中暴露了自己的存在,才會引來域外文明的注意。
所以就算這次的對等戰爭以游弋艦隊的獲勝告終,他們也會減少對外的活動,甚至暫時放棄對天鵝座旋臂以外的勢力范圍。
不過讓游弋艦隊和天鵝座文明想不到的是,他們極為重視的這個高階文明,此時卻在為造孽能量區的數據而苦惱。
在經過兩天時間持續探索后,護盾艦在能量湮滅區內已經搜集到了足夠的數據。
不過對于空間的震蕩折疊,負責這項研究的藍星科學家還是沒有什么頭緒。
藍星此時的基礎科學還是太過薄弱,在應對這種高階科學技術的時候,還是顯得有些束手無策,不知道從哪一個點切入下手。
其實不止是對‘空間折疊’武器的研究如此,對于星門、反物質湮滅彈的優化、蟲洞理論研究這些科技,藍星人類的研究速度同樣緩慢。
這些科學技術對他們來說跨越太大,需要長久的學習、測試才能稍微弄明白其中的原理。
當然,羅休也知道這些科技研究的難度非常大。即使他所在的藍星人類遷移派,也是在游弋艦隊學習數十年后才開始對反物質進行探索的。
“加大人員的投入,基礎人員的數據庫也繼續開放。”
為了能在游弋艦隊主艦隊到來前獲得足夠的科技,羅休也不得不大幅加大科研類的藍星人員數量。
而藍星的各處工廠、農場及各種需要人力的地方,也已逐漸被各類機器人所取代。
整個藍星和兩年前已經今非昔比,直接從剛走出母星的原始文明變成了游弋艦隊所預測的‘高階文明’。
“將表現良好的人員接入月球,讓他們進去月球研究基地,接觸星門等科技。”
時間不等人,一百個地球年的時間在星際上來說根本不算什么。
在進入星際時代后,一個文明一百年的時間甚至都無法突破一項關鍵性科技。
尤其是對于天鵝座文明與游弋艦隊這種從來沒有遇到過對手的存在,更是如此。
再加上他們在科技的研發上的動力就不是很足,所以科技大部分時間都是處在停滯的狀態。
要不然天鵝座文明持續的投入,自己新文明加入的刺激,數百上千年內科技不帶變都是有可能的。
但對羅休來說,這種局面卻是絕對不能出現的。
游弋艦隊的巨大威脅依然存在,不管是星艦人類的羅休,還是他的同族藍星人類,都不能放松絲毫的警惕。
即便羅休手上有著部分來自于一百多年后的科技,但這也遠遠不夠。
對付游弋艦隊的主艦隊,僅僅是數量領先已經是絕對不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