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親很是順利,兩邊按著本地風俗,將婚禮的流程基本確定了下來。最終的婚期,就定在五年后的中秋節。
為防止夜長夢多,秦孟真在韓家附近買了一塊宅基地,給秦虎子起了一套新房,“裝修”過,晾干了,便讓秦虎子住了進去。
之后,還把張氏的嫁妝,盡數轉交給了他。
又反復叮囑他,日后千萬要離小程氏遠些。秦家人說什么,都不用太當回事。務必要多多聽從韓家二老的教導,與韓小七好好相處。
最后,還給秦虎子留下了一個小木匣,里面裝了些應急的散碎銀兩,和幾張大面額的銀票。
秦虎子既驚喜,又奇怪。
驚喜的是,姐姐什么時候有了這般本事,哪里來得這么多銀兩?奇怪的是,為何姐姐這般苦口婆心,事無巨細地叮囑自己,簡直像在交代后事一般?
很快,他就知道了答案。
姐姐竟然報名了參加了朝廷的移民實邊!
大楚朝跟北邊的大晉打了好幾年的仗,奪下了幾座城池,只是那邊天氣苦寒,本朝百姓又都留戀故土,不愿遷徙。
朝廷雖然在各個州縣都設了移民實邊的報名點,但平時真是門可羅雀,基本上沒有幾個良民會去報名。
所以各地的州官、縣官,為了完成任務,往往要從官牙手里,買些奴籍的人口來充數。更有甚者,有些縣官會將一些犯了重罪的犯人,發配過去。
像秦孟真這樣,出身清白,竟然主動報名的,還是個年僅十四歲的女子,實在是太罕見了!秦孟真再一次成了縣城里熱門話題。
秦家人與陳家人此時才知道,原來她說要走,竟然是真的要走。
秦孟真在整個長安縣的熱議之中,又在縣里待了不到一旬。
在此期間,秦孟真傳授了秦虎子和韓小七幾道密制腌漬小菜的做法。
用本地產的很常見的時令蔬菜為原料,做法簡單,配方獨特,美味可口。不管是自家吃,還是贈送親友,或者拿出去做個小生意,都很能拿得出手。
此外,秦孟真還給經常送她禮物的幾家店鋪,送了幾樣調味料的秘方。給梁婆子結算了工錢和賞錢。給自己住的小院兒,結算了房租。
諸事辦妥,秦孟真便包袱款款地帶上了自己的一些隨身物品,啟程去了北地邊境青川府。
作為第一批自發響應號召的移民,又拿得出真金白銀來開路,最關鍵的是,她本人還武力值超群,十分能打……
秦孟真在青川府的生活,過的輕松寫意,甚至充滿了傳奇色彩。
她從一家開在自家院子里的小作坊開始,一步一步緩緩擴張,做成了北地最大的織工坊。
工坊開了一家又一家,遍布青川府與它下面十三個縣城。
十三個縣城下面那一百多個鎮子,每個鎮上,都有“秦娘子織工坊”的蠶繭收購點。人口比較多的大鎮上,甚至還不止一家。
這些采購點,一年四季都在收購桑蠶絲與棉花之類的原料。各個工坊里,又請了許多本地女工來做活兒。
可以說,秦娘子織工坊的存在,極大地改善了青川府大部分民眾的生活條件。
除此之外,秦孟真還在每個鎮上建立起了織工學堂,供織工與織工家的家屬和孩子,學習認字與打算盤。
還在青川府建立了慈幼院、慈濟堂、普濟館。
慈幼院收養無父無母的孤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