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是不是大槐樹的功勞。
自從大隊部里曹主任的辦公室莫名燒成白地,曹主任莫名失蹤,調查組將事件性質認定為“未知原因造成的意外”之后,梨樹溝子村的日子,又變得平靜起來。
村民們,包括插隊的知青們,一個個都一心一意地扎在土地上,埋頭苦干。
從早忙到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敲鐘上工,敲鑼收工。生活作息十分規律,極其養生。
秦孟真很喜歡這樣的節奏。
作為“秦梅”的人生,應該有愉快的、平靜的節奏。
作為寶貝被搶回來的陳專家,也慢慢適應了梨樹溝子村里平靜的生活氛圍。
村里人都對他很尊敬。
即使是不懂事的孩子,家里人也會約束著,不去騷擾他,讓他隨著自己的節奏讀書、看報,自在地休息、將養身體。
羅大力和秦孟真找陳專家聊過兩回,陳專家同意了辦農業培訓班的想法。
簡單地籌備工作之后,陳專家開始給村民們上了第一課。
與此同時,秦孟真挑頭、知青們踴躍響應的掃盲班,也與種田技術培訓班同時開課了。
覺得種田技術培訓班上聽課吃力的村民們,可以到掃盲班學習基礎常用字,農業專項常用字,以及怎么自主學習、怎么查閱字典。
陳專家是很有水平的。
他的課程深入淺出,其實大多數村民都聽得懂。
但是涉及到的知識點太多了,記憶就難免有些靠不住了。
村民們深深地感覺到,陳專家的每一句話都是寶貝,每一句話都值得牢牢記住。
然而,自己越是用力去抓,那些想要記憶的點,就越容易變得模糊。
甚至還會變成渾身上下都滑溜溜的泥鰍,左一扭、右一扭,輕輕松松地就從手指尖溜走了。
村民們為了學會寶貴的先進種田技術,一個個都恨不得生出十八般武藝來才好,哪里還會不樂意參加掃盲班?
除了掃盲班,有些進步比較快的村民,還辦了村小學圖書室的借書證。
不過,秦孟真高興地太早了。
梨樹溝子村小學的師生之外,第一個來圖書室辦理借書證的村民,是那個接受過孫安平的委托,想要撮合秦孟真和孫安平的做媒愛好者,謝梨花。
謝梨花打破了記錄,頭一個辦了借書證,之后,就一臉理所當然地成了梨樹溝子村小學的常客。
只是,她每次借了書,都秦孟真。
隨隨便便地跟她問一兩個字兒,然后就三句兩句就把話題扯到給秦孟真做媒上頭來。
秦孟真不得不說,這位謝梨花、謝大嬸兒,果然是個做媒的好材料。而且,她真的是發自內心熱愛做媒這一份事業。
“早在三年前就該嫁人”的十八歲大姑娘“秦梅”,依然只是客氣地笑笑,搖頭拒絕了謝大嬸兒的好意。
“秦梅”這一輩子的人生,怕是注定要辜負謝大嬸兒的關懷,實打實地單身一輩子啦。
她上輩子嫁過那么多次,深知嫁人是個什么滋味兒,早就已經受夠了。
謝大嬸兒也不死心,一趟有一趟地過來找秦孟真。讓人簡直忍不住懷疑,她這是跟秦孟真較上勁了,還是打算給自己親兒子說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