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大圣地招收弟子,使得整個大璃沸沸揚揚。
然而招收弟子還沒有結束,今年的科舉和武舉恩科又將開始了,一時間京都人滿為患,上到酒樓客棧,下到普通民宅,都住滿了人。
來自大璃各地的修行人和學子,全部聚集在京都之中。
有世家公子,帶著仆人,仆人挑著擔,浩浩蕩蕩。
也有江湖武人,提刀跨馬。
還有寒毛子弟穿著縫補的衣裳,背著行囊,耷拉著草鞋,深一步,淺一步,進入京都。
如此多的人匯聚在京都,難免有些龍蛇混雜。
小偷小摸、打架斗毆的事情時有發生,讓京兆尹苦不堪言。
為此京兆府請求朝廷出動京營維持京都的秩序。
對此,鄭銘自然沒有異議,不但調動了京營,還下明旨張貼在京都各處,要求各地修行人和學子遵紀守法。
明旨一出,頓時京都的秩序好了數倍。
當今璃皇之威儀已經達到了頂峰,沒有人敢真的撩撥鄭銘的虎須。
不過大璃六大圣地的建立造成的影響遠不止于此。
無論是各大皇朝還是隱修宗門對此都感到驚訝。
表面看起來圣地的建立似乎并沒有特別之處,但實際上這代表著皇朝凌駕在宗門勢力之上,同時意味著宗師、大宗師強者也將臣服于皇權之下。
隱修宗門雖然感到驚訝,但并沒有太過注重,畢竟他們已經了解大璃的實力了,而讓他們真正關注的是天外宗的反應。
可是不知為何,天外宗在接下來的很長時間都沒有任何動靜,似乎徹底放棄了梅千落等人。
而對皇朝而言,六大圣地的建立更讓他們震撼。
特別是大周皇朝,心思那叫一個復雜。
大周帝都。
周太后看著從大璃傳來的信件,秀麗的面容上充滿了復雜的神色。
自從讓出云上江以北的疆域之后,大周朝堂徹底與道淵宗背離,雖然明面上依然保持著原來的聯系,但是暗地里已經有無數人對道淵宗產出了怨言。
不只是朝堂之上,就連民間也出現了很多反抗道淵宗的聲音,他們將道淵宗視為大周的恥辱。
而周太后對此除了滿心怨恨外,再無其他。
她很清楚大周不能失去道淵宗,不能失去道明,可是她依然對道淵宗和道明感到怨恨,比之對大璃的怨恨還要強烈。
而如今看著大璃皇權凌駕在宗門之上,羨慕和嫉妒如同一桶汽油澆在了她心中,她對道淵宗的怨恨更是蓬勃燃燒。
“娘娘,這是朝堂送來的奏折。”
一位老太監輕聲說道。
周太后接過奏折,看著其中的內容,秀麗的面容變得冰冷起來。
“十萬大軍居然剿滅不了一群叛逆!”
“廢物!”
她氣惱的怒罵道。
老太監站在一側,低頭不語。
從讓出云上江以北的疆域開始,大周之內就出現了不少叛逆,這些叛逆打著‘大周失德,有負萬民’的旗號四處作亂。
為此,大周朝堂多次組織圍剿,戰果雖然不錯,但是叛逆如同野草一般,剿滅一茬又生出一茬。
弄得整個大周朝堂都因此煩心不已。
“傳旨給唐道生,如果三個月還沒有剿滅叛逆,讓他以死謝罪。”
周太后咬牙切齒的說道。
唐道生,這個連續兩次敗在大璃手中的大將軍如今依然是大周軍隊中的實權人物。
若是旁人,怕是早就被斬首了,可唐道生不是一般人,他背后還有一個龐大的南國公府,在大周的地位如同當初魏尚在大璃的地位。
周太后要不是氣急了,絕對不會說出這樣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