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嬤嬤心道不好,腳下生風的跑了出去,讓人把大少爺和三少爺請回來。
老夫人眾人來到明月苑,張嬤嬤親自把幾人領到了庫房門口,用鑰匙打開門后,她站在一旁,躬著身子說道,“里面都是三夫人的嫁妝,您進去看看吧。”
董嬤嬤攙著老夫人,后面跟著遲澤宇,三人走了進去。
庫房里的東西擺放還算整齊,除了一些大件兒的家具之外,其他的東西都規整的放在一個個箱籠里。
江南鐘氏家底兒殷實是全大周都曉得的,當年鐘氏一百二十抬嫁妝入京,不知羨煞多少人,就算現在說起,也讓人眼饞的厲害。
老夫人圍著各個箱籠轉了一圈,心更是沉了沉。
“老大,這些確實都是鐘氏的嫁妝。”老夫人說完,忍不住嘆口氣,搖頭道,“孫氏太不爭氣,也太讓人失望了。”
“母親……”遲澤宇不知道該如何安慰老夫人,他自己都覺得臉上無光,不知道以后要如何面對三弟一家了。
三人從庫房出來,老夫人讓人把庫房大門鎖上,門口站著她自己的人。
幾人回到堂屋坐下,老夫人正吩咐人去三房把主子都叫來,就看到匆匆走進來的遲君舟和遲君杭哥兒倆。
遲君舟看到站在邊上的李氏,還狠狠的瞪了她一眼。
“你們哥兒倆怎么來了?”遲澤宇一愣,接著不滿的問道,“誰去找的你們?”
“祖母,父親。”遲君杭恭恭敬敬的給二人行禮,又對著李氏點了點頭,說道,“呂嬤嬤說母親又吐血暈了過去,正好孫兒在府中,就和大哥一起過來了。”
“去看過你母親了么?”老夫人點點頭,孫氏雖然不著調,舟哥兒又是個立不住的,但是大房還有個杭哥兒,這個孫子從小飽讀詩書,雖然從武藝上來說有所欠缺,但是他腦子好使。
皇帝近年來大力推崇科舉制度,大周自來尚武,朝中的武將大大多于文官,慢慢穩定下來后,文官的重要性才漸漸體現出來。皇帝為了鼓勵勛貴氏族子弟多讀書,也廢棄了武官家中不得入文職的舊歷。
遲君杭算是鎮國公府里的一個異數,他自小就喜愛讀書,去年的秋闈更是一舉成為了舉人,給國公府狠狠長了一回臉。
“已經看過了,母親還沒有清醒過來,我和大哥聽說祖母和父親來了明月苑,就一起跟了過來。”遲君杭還不曉得發生了什么,呂嬤嬤去叫他時也沒有說明情況,只叫他趕緊跟上去。
遲君杭長相俊秀,又因常年讀書習字,身上自是有種書卷氣,他就這么站在這里,老夫人就已經覺得暴躁煩悶的心情都紓解了不少。
“祖母,到底出了什么事?母親不是已經好的差不多了么?怎么又吐血了?”遲君舟有些不耐的問道,他正要出門兒,就被呂嬤嬤揪了回來,問她什么事,那老婆子還不說,讓他氣悶了好半天。
“出了什么事?還不是你那個好母親,盡是干出這種讓人不齒的事來!”老夫人對遲君舟也不滿一起來,她這個大孫子,自小就被孫氏慣壞了!瞧他現在這出兒,哪還有國公府兒孫的樣子,整個一紈绔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