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婉不明白段明為何要幫她。
“段老大人為何幫我?況且李慕白生前與您似乎并無往來。”
“此地不是說話的地方,待公主向圣人要來監審之權,臣一定找機會詳細稟明。我們一起進宮面圣吧。”
李淑婉內心充滿疑惑,雖說段明以青天聞名于晟國,但也并非不懂朝局厲害的人。
韋護準備好了車駕便與李淑婉、段明一同去了祈年殿。
京兆府府衙外,韋巖一直躲在人群暗處觀察整個今日堂審,待百姓散去,府衙外那幾名互相遞眼色之人便被韋巖抓回了承旨司。
不過暗中指揮者躲過了韋巖的視線,急匆匆地奔向了太子府。
............
太子姓李名治,元成十五年生人,自幼聰明好學,因禹王李適太過耀眼,李治懂人情世故及早,性格也極為隱忍。
李治母妃蕭薔,便是出生于晟國開過元勛七大將軍之一的蕭氏一族,至蕭薔已歷經四代。
蕭薔是監察司直屬護衛軍監察衛統領蕭致遠的嫡長女,其同胞弟弟蕭云笙便是晟國東北邊境重鎮燕州的都督。
燕州東部是潮國,與潮國隔福海相望。
燕州北部是魏國重鎮閔州,相距百里,燕州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蕭氏一族自開國時便鎮守燕州,統領燕州軍二十萬。
李景為平衡朝局,便迎娶了作為蕭氏一族嫡長女的蕭薔,冊封為蕭妃。
元成三十五年,李治在行冠禮時才被李景冊封為泰王。
元成四十年,禹王李適率巡衛衙叛亂,李景吐血暈倒。
當時太醫診斷出李景吃的金丹有問題,讓李景十分難堪,太醫被治大不敬之罪而斬。
自吐血之后,李景便感覺身體不如從前,便有了立太子的想法。
曾經的愛子李適已成叛逆,看來立太子也要立一個受控制的皇子。
李治自小隱忍,故顯得對李景是唯唯諾諾,李景覺得李治便是太子最佳人選。
元成四十一年,太子李治被冊立為太子。
李治在昨日朝會貌似對李慕白一案并不關心,這便是李治性格使然。
今日便早早安排徐朝輝派了幾個得力的太子府侍衛去了京兆府。
徐朝輝來到李治書房。
“殿下,我們的人有幾個被抓去了承旨司。”
李治驚得站起身來。
“承旨司也在暗中跟進這件事,看來父皇對李慕白被害一案也是十分在意。
這幾個人抓進去會招供嗎?”
李治這樣問,徐朝輝自然無法作出肯定回答。
“臣不知,承旨司是個鬼神都怕的地方,就看這些小子能不能扛得住了。”
李治氣得坐回椅子,閉上雙眼。
“不過有一個小子跑了回來,送來一個十分重要的消息,這件案子有了新進展。”
李治睜開雙眼,注意力被“新進展”吸引過去。
“快說。”
“京兆府抓來作替死鬼的嫌犯朱武,今日在重刑之下招出是廢禹王李適殺了李慕白。”
當年正是李適風光的時候,李治過得如履薄冰。
李治聽到這個消息,心中竟然不自覺有些欣喜,剛才的擔心仿佛一掃而空。
“據本宮所知,李適當年與李慕白可是至交好友,他怎會對李慕白動了殺機?”
“朱武所說,是因為李適當年受李慕白蒙蔽而被廢為庶人,李適十分怨恨,便殺了李慕白。”
李治對這樣的理由半信半疑,當年李適叛亂助他成為太子。
可終究父皇李景對李適有著比他還深的感情,這是最大的變數。
不過現在終于有機會對付李適,李治自認為這是天賜良機。
“朝輝,現在堂審是否還在進行?”
“殿下,因涉及皇子,堂審已經停止,京兆府尹與段明大人、長公主進宮面圣請旨去了。”
李淑婉還摻和其中,這倒讓李適有點棘手,他決定也進宮探探風聲。
“朝輝,隨本宮進宮面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