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婉不明白段明所說與相助她徹查李慕白被害一案有何關聯。
“淑婉不知,請老大人明示。”
“這都是天意啊。
臣自幼熟背《大晟律例》,剛行冠禮便中了進士,成了明法司四大法曹之一。
這或許是上天有意安排臣為這不平世間主持公道吧。
元成十年,臣秉公執法處斬趙衙內奸殺良家婦女案。
元成二十年,臣不懼圣意,查辦了七大將軍之一的王家嫡長子所犯的私販火藥罪。
臣名震朝野,晟國百姓皆呼臣為青天。
可能也是因為如此,上天憐憫臣,在臣五十五歲這年,讓臣的內人以五十歲高齡誕下麟兒,內人卻因難產而死。
臣知此子得來不易,為了臣的兒子,于是臣在晟國后面發生的兩起冤案上犯了糊涂,退縮了。
臣辜負了上天賜給臣的天賦和際遇,上天要懲罰臣。
元成四十年,我兒行冠禮后,沒隔些時日,便被上天雷擊而去!
現如今留臣孤身一人茍活于時間,恬不知恥地享青天之名。
那兩件冤案臣退縮了,哪還擔得起青天之名。”
李淑婉沒想到段明還有如此心酸的家事,她有點糊涂了!
究竟段明說出這段話是何意?
段明口中兩件冤案與李慕白被害案有何關聯?
“是哪兩件冤案讓段司首如此自責?”
“這都是朝中提都不能提的舊案,關系著圣人的臉面,也是言衛道那奸臣的把柄。
元成二十八年,雍州軍千里奔襲血戰北魏軍于京郊。
言衛道不知用何手段將時任丞相沈知與雍州都督劉勝往來書信全部交予圣人。
朝中宰輔勾連駐邊大將,而且在如此時機之下被發現,圣人對這二人起了擔憂之心,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最后言衛道設計將這二人下獄,隨后以謀逆之罪將這二人滿門誅殺,雍州軍在保衛京都血戰之中存活的將士也被坑殺。
當時便是由明法司主審此案,犬子那年才八歲,臣沒有堅持良知,依著圣意判了此案,下了文書。
當日臣寫完文書回到家中,犬子額頭突然發燙,大夫也藥石無救,最后燒壞了腦袋。”
段明停了下來,用隨身帶著的絲巾擦拭了臉上忍不住流下的眼淚,喝了口熱茶,然后看著李淑婉道:
“后面發生的這件大案,公主是知道一些的。”
“什么大案?”李淑婉不知段明所指。
“元成四十年,一枝梅叛逆案由承旨司查辦,一枝梅的人被殺殆盡。
當時監察司少卿沈念也被冤死在承旨司。
李慕白怒發沖冠,上殿直陳時弊,大罵圣人,君不明便奸臣當道。
隨后李慕白及其父母以大不敬之罪交我明法司查辦。
臣念犬子已成癡傻,為照顧犬子,臣便心生退卻。
一紙文書治了李慕白的附逆罪!
就在臣寫完文書那時,突然雷電大作,傾盆大雨直下。
待臣回到家中,犬子及家中仆人已被雷劈死在樹下。
都是天意!
臣寫得那昧良心的文書,不僅害了別人,還害了臣那無辜的癡傻兒!
天意如若報應在臣身上,臣又何嘗不愿接著,可是偏偏讓臣活到這把年紀。
就在幾個月前,連州太守寄來關于釋放充軍人犯的文書讓臣審核。
當看到李慕白三個字時,臣明白了上天讓臣仍茍活世間的意義。”
當年李慕白被父皇李景定下附逆罪,李淑婉以死相逼,這是朝野都知道的事。
只是李淑婉覺得段明所說另有他意。
“段司首是說當年李慕白被定附逆罪是被冤枉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