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長安與郭禹對視一眼,這個問題,他們其實也想過,也斟酌過。
“敢造反者,那自然殺無赦。”
百里長安道,“不過我倒是覺得,不會有人有那么大的膽子。上次我和皇上南巡時,最刺頭的幾個郡守,已經被除去了,余皆不足慮。”
郭禹沉思片刻,道:“話雖如此,我倒是覺得,許姑娘所言,也有道理。萬一真的因此生亂,豈非得不償失。“
幾人將目光一致投向顧驍野,等待他的決定。
顧驍野不動聲色收回思緒,道:“所謂防患于未然,這份方案,須得更穩妥才行。此事不急在一時,朕以為,可再議。”
郭禹點頭:“待臣與百里大人商討完善后,再呈皇上過目。”
軍務改革這事,的確不能急。
畢竟涉及全國那么多州郡與軍力,稍有差池,這后果便不堪設想。
能再穩妥些,自然是好的。
許落心里提著的心,稍稍放下。
她相信郭禹與百里長安的能力,定能拿出一份全新的改革方案來。
到時就算推行,以郭禹的周密,應該能規避她所提出的風險。
如此看來,書中義兵叛亂的緣由,似乎是小了很多,甚至,有可能根本不存在。
但,并不代表叛亂不會發生。
誠如當年南江之變,書里是韓知禮的死,導致了顧英奇南征。
可真實的世界里,許落救了韓知禮,哪怕韓知禮沒死,南征后來依然是被觸發了。
所以,按照許落的預估,叛亂肯定還會出現,只是不知,觸發的因由是什么。
顧驍野一行起身準備離開時,許落想起還有一事,也須得提醒顧驍野,好讓他有個準備。
她連忙道:“皇上,我還有幾句話,想要跟皇上說。”
百里長安立即接話:“那臣和郭丞相先走一步。”
難得啊,許落竟肯主動找顧驍野說話,他和郭禹自然要識趣一點,火速離開才是。
眼看著百里長安和郭禹飛快消失在門外,顧驍野看了眼女孩:“什么事,說吧。”
許落踟躕片刻,“不知皇上,如何看錦衣衛指揮同知劉遠劉大人?”
三年前,劉遠尚是錦衣衛指揮僉事,因擁立顧驍野有功,今年剛被冊封為錦衣衛指揮同知。
同知一職,僅次于指揮使。
也就是說,在錦衣衛中,他是僅次于溫平的二把手,權力不可謂不重。
聽許落突然提到劉遠,顧驍野微微意外,沉吟片刻:“劉遠秉性中正,沉穩持重,可謂識時務,知大體。”
當年大魏朝閹黨把持朝政,劉遠身為皇族子弟,站在了顧英奇這邊,里應外合,力助顧英奇鏟除閹黨。
后來顧英奇稱帝,劉遠也并無反對,反倒聽從彼時尚是錦衣衛指揮使的顧驍野的號令,全力支持。
再后來,顧驍野登基,劉遠依然是不遺余力的支持,這才能,升到了錦衣衛指揮同知一職。
顧驍野對此人,還是頗為信任的。
但書里,也正是他信任的劉遠,在秋祭之際,策劃了一場叛亂。
“秋祭大禮即將舉辦,我替皇上卜了一卦,不吉。這不吉,卻是應在了劉大人身上。”
許落半真半假地說,“雖說我也不相信劉大人會做出什么非分之事,但,思來想去,我覺得還是該提醒皇上一聲,也好讓皇上私下有所應對。”
書里顧驍野前往西郊祭天時,命溫平留守京都,秋祭大禮的防護布控,是劉遠一力完成的。
也正因此,給了劉遠起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