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個好孩子!”云海的母親梨大娘也跟了過來,由衷的贊許道。
梨大娘是一個勤勞質樸的農村婦女,孝敬公婆,疼惜兒女,任勞任怨,勤儉持家。人非常的善良,待人熱心,很有正義感。
可惜的是,有點碎嘴,晚年的時候跟幾個兒子都離心離德,有那么一點凄涼。
然而,她自己本人,以及幾個兒子兒媳,其實都不是壞人,都是勤快本分的農民。
彼此不和睦,跟日子艱難,以及為人處世的不容易,人與人之間不太投緣,以及某些有心人的算計跟挑撥離間,都脫不了關系。
換言之,彼此之間,稍微多一點寬容,少一點誤會,一大家子的人至少可以保持表面的和氣。
那么勤勞善良,年過八十還主動下地干農活,為兒孫減輕負擔的老人家,也不至于會落到晚年凄涼的地步。
這人生在世,總是有各種的不如意。
這輩子,立夏決定伸出援手,希望梨大娘可以安享晚年。臨終的時候,不會有那么多的遺憾。
這倒不是她圣母心作祟,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梨大娘是立夏外婆家的鄰居,也是立夏娘出了五服的族姐,比立夏娘大個十來歲。
戰亂年代,村里人呼啦啦的往山里躲敵人的時候,十二歲的梨大娘,曾經獨自一人帶著跟家人失散的立夏娘,走在了隊伍后面。
敵人追來了,沒有辦法,梨大娘護著立夏娘的頭部,咬牙往荊棘蓬里鉆。為此,她自己的臉跟頭皮,都被荊棘刺傷了好幾個地方。
傷口好了之后,臉上還留下了兩處長長的、淡淡的傷痕。
而且,那一次,敵人的刺刀,差一點就扎在了她的背上。立夏娘,則被她緊緊的護在了懷里。
姐妹二人成年之后,又嫁給了一個村里的族兄弟,一直都互相關心、互相扶持,一起走過了幾十年漫長的歲月。
上輩子,梨大娘晚年的時候,如果不是立夏娘一直護著她,給錢給吃的給衣服鞋襪,隔三差五的,接到自己家里住幾天,或許會更加的凄涼。
救命之恩,當涌泉相報。
立夏跟她的家人,都深以為然。
這一世,立夏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做得更好,讓梨大娘真正可以安享晚年。
對于梨大娘以及這個時代,眾多的大娘嬸子來說,也只有兒女孝順,兒孫繞膝,才會真正覺得幸福。
立夏眼珠子一轉,很快就來了主意。
“云海哥,我家打算修建七個小院,爹娘一個,爺爺奶奶一個,我們姐弟五人一人一個。我建議,你們家不如也修建兩個小院,大爺大娘一個,你跟嫂子、孩子一個!大爺大娘的小院,可以小一點,簡單一點。”
對上云海詫異的目光,立夏硬著頭皮解釋:“云海哥,有一句話說的很好,遠香近臭!老人家,有老人家的生活方式;年輕人,也有年輕人的生活方式。整天吃住都在一塊,干活也在一塊,容易產生誤會跟矛盾。這時間長了,說不得就會反目成仇!”
云海伸手撓撓后腦勺,滿臉的困惑:“你是說,讓我跟我爹娘分家另過?”
“是的!”立夏很是坦蕩的跟他對視,也不怕得罪人,“大爺大娘雖然六十歲了,但是身子硬朗的很,還能挑一百斤的重擔。上山砍柴,下地犁田收稻子,比年輕人還能干。保守估計,還能干到八十歲,能自己養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