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坊,其實就是在竹林的一角,起了一座青磚瓦房。包括倉庫、制作間(廚房),以及門口的曬場。
這是跟宅子,一起完工的。
這個時節,正是山里野果成熟的時節。
在沙小禾的提議下,沙家大房、二房跟五房的人,除了沙老爹跟沙老娘之外,其余的人每天清晨就集體上山,采摘各種山貨,主要是采摘野果。
將各種野果,制作成果干、蜜餞、果醬、果脯、果酒。
等冬天來臨,野果摘完了的時候,又制作綠豆餅、豆芽、五香花生、鹽水花生、五香瓜子、蒜香花生、蛋卷、米花糕等等。
這些,也不零賣,全都批發給鎮上、縣里的貨棧或者雜貨店。
如此,就可以低調一點,免得招惹上地痞惡霸。
忙忙碌碌半年,大房、二房跟五房,分別掙了三百一十兩銀子、三百三十兩銀子,以及兩千五百二十兩銀子!
五房能掙這么多,是因為沙小禾賣了五個菜譜給京城最大的酒樓,一個菜譜就賣了一百兩銀子的好價錢。
又賣了五個蜜餞、果脯、果酒的方子,給遠方的行商,一個方子就賣了兩百兩的好價錢。
除此之外,還有別的收益。
在這期間,荊恒遠跟余家小舅舅,主動來看過她幾次。
出于感激,也出于信任,沙小禾跟這新認下的弟弟,還有小舅舅,一起合伙在京城開了酒樓、山貨鋪、糕點鋪。
三哥月下來,光是沙小禾,這三處的利潤,就多達五千多兩銀子。
因為她的堅持,荊恒遠跟小舅舅的分紅,比她還要多。
沙家大房、二房跟五房的人,也從中獲利不少,每房的人都起碼有三百兩銀子的利潤。
有錢了,三兄弟各自買了五畝良田,又各開墾了二十來畝的荒地。良田跟荒地,三兄弟的都是連在一起的,不然還可以置辦更多的。
沙運糧的三個兒子,一下子就成了五家村的富裕人家。
這十里八鄉的人,有幾戶人家不羨慕?又有幾戶人家,不眼紅,不嫉妒的。
只是,沙小禾有國公府跟郡王府的人撐腰,等閑人家,是不敢去招惹的。
這就是----背靠大樹好乘涼啊!
沙小禾十分的欣慰。
荊恒遠這個弟弟,余慶泰這個小舅舅,她打心底的,接納了,認下了!
她把自己從后世學來的許多知識跟科技文化,經商的訣竅,挑挑揀揀的,撿那些能說的,告訴二人不少。
雙方互相扶持,互相依靠,這是雙贏的局面。
五年后,沙小禾的親哥跟堂哥,全都取得了童生的資格。
三哥沙弘飛跟四哥沙弘瑞,還有兩個堂哥,都考上了秀才。
繼續攻讀的,也只有二伯家的沙弘渠,還有四哥沙弘瑞。
這兩個哥哥,是年齡最小的,也是讀書最有天賦的。
其余的哥哥,或止步于童生,或止步于秀才。
這一年,沙小禾二十歲了。
這個年齡,還沒有嫁出去,已經算是老姑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