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上外孫女疑惑的目光,她解釋了一句:“你大舅母,還有三舅母,恐怕舍不下娘家人。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估計都不會答應來這里!”
“哦,原來是這樣啊!既然如此,那么就開春之后再去好了!”
宋曉荷也沒有堅持自己的意見,畢竟這寒冬臘月的,趕路確實很不容易。
仆人也是人,更何況,她可是把步江水這些人,當成自己的心腹手下,而不僅僅是家仆這么簡單。
你要人家對你忠心,對你鞠躬盡瘁,永不背叛。不先對人家真心實意,關心愛護,又怎么可能有什么高回報?
不過,不去京城,倒是可以派步江水帶人,去表叔那邊送一撥年貨。
說到年貨,宋曉荷自然早就準備好了不少。
米花糕、蛋散、酥角、江米條、蛋卷、餅干、花生糖、杏仁餅、核桃酥、炒瓜子、炒花生、花生餅、冬瓜糖。
她帶著人,準備了很多。
并且,帶動著村里人,都跟著一起做了不少。
一共準備了六份,自家留一份,家仆們一份,外公家一份,顧大人家一份,表叔趙乾家一份,二爺爺家只送了杏仁餅跟酥角跟蛋卷。
別的東西,二爺爺也做了好多,就沒有送過去。
給表叔家的這一份,非常多,其余五份加起來都沒有那么多。
為什么送那么多呢?
自然是因為,表叔那里好多親兵,而且大多數都是單身漢子。不送多一點,還不夠人家塞牙縫呢!
最起碼,要分給那些跟在表叔身邊十幾年的,有點官職地位的心腹手下。
反正,那么多的年貨,其實也值不了很多的錢。
或許,還沒有京城里的人,隨手送的一朵小女孩戴的珠花那么貴。
送的,就是一份心意而已。
拉攏一下表叔,順便,也拉攏一下他的手下。
雖然,多少有點功利心。
但是,這世上的人,為人處世,一點功利心都沒有,跟一張白紙一樣的人,能有幾個呢?
宋曉荷知道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需要用心去經營的。
相隔很遠,又不經常聯系,互相關心問候的話,是一定會漸漸變得疏遠,感情越來越淡薄,最終連聯系的念頭估計都不會有。
宋曉荷還帶著手下,制作了很多蘿卜干,又跟村里的人收購了幾大壇子的酸菜跟咸菜、酸筍、酸藠頭之類的。
這些,大多數都隨著年禮,一并送去了趙家。
這一天,趙乾正跟手下的一個小將在書房議事,有人來報:“啟稟將軍,安國郡主派人送年禮來了!”
趙乾滿臉歡喜,連忙站了起來,抬腳就往外走:“常小子,走跟我去看看,也不知道曉荷那丫頭,給我送什么東西來了!”
又忍不住咧嘴大笑:“哈哈!可真是巧的很,估計我送過去給她的年禮,她今天也能收到吧?”
他嘴里的常小子,也就是十六歲的顧常慶,也興致勃勃的,跟著他往外走。
安國郡主,宋曉荷,是趙大叔時不時就要掛在嘴邊的好姑娘。
在趙大叔的嘴里,這就是一個奇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