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愣頭青,宋曉荷認識,正是小豌豆的五哥宋茂林。
宋茂林,也是宋曉荷的鄰居,他跟小豌豆的六哥宋茂才,跟宋曉荷的家就隔了一個荷花池。
這是兩個半大的小子,比宋曉荷還要小兩歲,如今也就不過才十三歲。
這兄弟倆,跟宋曉荷的弟弟宋廣源的關系很不錯。可以說,是宋廣源在靠山屯,最要好的朋友了。
三個小子,都在靠山屯書院上學,宋廣源上的是初級班,其余二人上的是啟蒙班。
只要遇上沐休,不用去書院上學的日子,這三人就會喊上一幫小子,上山打獵采野果,下河撈魚。
鎮上的愣頭青,如果猜得不錯的話,應該跟弟弟廣源是同班同學。
涉及到弟弟的交友情況,宋曉荷特意去打聽了一下,也觀察了幾天,終于放下心來。
鎮上來的愣頭青叫潘耀宗,是二奶奶娘家的一個親戚家的小子,不久前剛滿了十二歲,比弟弟廣源還要小一個月。
幾天的觀察,又拜托二奶奶去打聽了一下,還詢問過幾個村里的小不點。
潘耀宗這小子,為人還不錯,好學、上進又正直。
作為朋友,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宋曉荷打定主意,就不做痕跡的,在家里舉辦了一次宴會,一次賞花會,一次詩詞賞析會,讓弟弟宋廣源邀請自己的好友跟小伙伴來家里玩耍。
她還費心的,親自準備了好些新奇的吃食跟果汁飲料,給那些小子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當然了,每次宴會,顧常慶都是在場的。
畢竟,宋曉荷也沒有比這些小子大多少,避嫌是必須的。
這一招,果然很有效。
弟弟廣源交到了好幾個不錯的朋友,跟宋茂林、宋茂才兄弟倆,也日漸親近、友好。
來往的,都是人品正直的好友,又隔三差五的上山下河。不出半年,童年時留下的陰影,漸漸的消散了。
原本有點怯懦,有點沉悶的小小少年,眼看著變得開朗了許多。并漸漸的,長成了一個陽光少年。
“長姐,我回來了,我摘了好多栽秧泡給你!”
少年宋廣源,興高采烈的,向宋曉荷跑了過來。
渾身上下,都洋溢著爽朗跟喜悅,陽光燦爛。
“這可真好,太好了!”宋曉荷由衷的笑著道。
這話,一語雙關。
其一,是可以吃到她喜歡的栽秧泡了,今年她還沒有吃過呢!
其二,是因為弟弟的變化,終于徹底變成一個陽光少年了!
“嗯,長姐喜歡的話,弟弟每天都給長姐多多的采摘一些回來!”
宋廣源很是開心,能為自家長姐,多做一點事情,震懾對于來說,是無比開心,也無比欣慰的事情。
從小到大,他就一直被長姐關心愛護著。
尤其是之前,在他身陷困境的時候,是長姐不顧危險,千方百計的找到他,并把他給設法救出來。
這份恩情,他深深的銘記在了心里,這輩子都不敢忘記。
深厚的姐弟親情,就這樣的,在小小少年的心里,生根發芽,并且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