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過去了,宋曉荷跟顧常慶,又抓住機會,將荷風居緊隔壁的宅子,也買了下來。
這戶人家的獨生兒子,要去京城奔前程了,所有就想著把這府城的宅子賣了,好去京城買宅子。
話說,這戶人家的宅子,在戰亂的時候,雖然沒有受很大影響。但是,也有不少地方,有不同程度的損害。
總之,有那么一點破舊,所以也賣不上很好的價錢。
不過,宋曉荷跟顧常慶也不是缺錢的人,而對方確實就等著賣宅子的銀錢,好去京城置產。所以,二人也沒有把價錢還的太厲害,就以一個很公平的市價,買下了這座宅子。
也是三進的大宅子,占地五畝半這樣。
這城邊的宅子,有不少,都是這樣的大宅子。就算屋子不多的,也會把庭院跟后花園,圍的很大。
宋曉荷猜想,估計是府城初建的時候,那個時候地皮還不怎么值錢。所以,城邊的宅子,大多數人都圈的很大。
這座宅子,二人以一萬兩的價格拿下。
主要是考慮到,人家新買了宅子,即便不推倒重建,估計也是要大修才能入住。
所以,屋主也沒有漫天要價,一萬兩算是一個比較合適的價格。
當然了,這個價錢,還是可以壓一下的。
不過,宋曉荷跟顧常慶本著與人為善,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的原則,就沒有往下壓。
不但如此,顧常慶還給了屋主一個自家京城店鋪的地址,告訴對方,在京城置產需要幫忙的話,可以去找店鋪的掌柜的。
“需要,太需要了!真的很感謝,我們家在京城沒有一個熟人,就是我兒子前段時間考上進士了,要留在翰林院任職。說實話,我兒子對京城,也是兩眼摸黑,偏偏他自己又是個憨厚老實的,不擅長跟人交際。讓他自己去置辦產業,十有八九,會栽跟頭!”
那進士老爺的父親,感動的很,連連表示,去了京城,一定會去找店鋪的掌柜的幫忙。還有,若是有機會,一定會回報一二,希望雙方可以互相幫襯。
買這個宅子的錢,自然是從顧常慶出的。
顧常慶的私房銀子,原本他想要全部給宋曉荷,她只收下了一半。另外一半,讓他自己留著,免得要用銀錢的時候,都要跟她伸手要。
不過,買了這宅子跟京城的田莊店鋪之后,他手中就余下一千多兩銀子了。
隔壁新買的宅子,同樣推倒重建,也修建了兩個跟荷風居、興業居格局差不多的宅子。
緊靠荷風居的,是稍微小一點的宅子,是給顧父顧母養老的。另外一個大一點的宅子,是顧家其他人住的。
宅子裝修期間,趙乾也將興業居隔壁的宅子,以高價買了下來。
“曉荷、常慶,叔要跟你們做鄰居!不然,日子長了,會很不習慣的!”
趙乾也是一心,想要歸隱,沒有想過要起復重入朝堂。
他感覺,如今的日子挺好的,并不留戀榮華富貴的日子。那樣的日子,少不了斗來斗去,少不了各種陷害,時刻都要提防有人算計自己。
那樣的日子,實在是太沒有意思了!
“好啊,歡迎表叔成為咱們的鄰居!求之不得啊!”
有他在隔壁,安全系數,又提高了一大截。
這還不算,趙乾的幾個心腹手下,也陸續在這附近買下了宅子,成了宋曉荷的鄰居。
雖然,相隔有點距離,但是站在自家的宅子里,振臂高呼一聲,那些人還是可以聽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