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家里幾個大學生的工作生活,都算穩妥了,家族振興指日可待!
有這幾個孩子,還有小山的帶動,沈家的下一代,一定會再出幾個有出息的人,把沈家這一支發揚光大!
并且,還能帶著村里的族人,走出山村,過上充滿希望的好日子!
一個秋高氣爽、果實飄香的日子,九十五歲高嶺的蒲小翠站在村口的大榕樹下,看著在草地上追逐玩耍的孩子們,心里不禁滿是感慨。
這個地方,過去就是一片坑坑洼洼的泥巴地,一下雨到處都是爛泥跟水坑。
就在幾個月前,小山兄弟幾個出頭,把這個地方用碎石頭混合河沙,還有水泥給填平了,打造成了一個休閑場所。
有小廣場,有小花園,有風雨亭,有長廊,還有一個小小的閱覽室。
閱覽室的圖書,從小人書到名著,都應有盡有。
不過,最多的,就是小學、初中、高中的教材,以鼓勵村里那些沒有怎么上過學的大人,閑暇時候,來這里自學一下,多掌握一點文化知識。
不至于多年之后,把老師交給自己的那點東西,給忘的一干二凈。
比如,原本這人上過三年級,很多年都不看書不看報,就極有可能會倒退成文盲。
如果他上完三年級,不上學了,但是經常看書看報,這文化水平就極有可能會不斷的提高。
閱覽室里,還有少年文藝、兒童文學、作文通訊、故事會、散文、文摘等等這類書籍,都是小山、小田、小巖、小河家的孩子訂閱的書籍,幾家的孩子交換看完之后,每次回村里探親,都會帶一部分回來,捐給村里,擺放在閱覽室里。
而這兩年,沈家村又出了六個大學生,五個大專生,七個中專生。
其中,大半都是蒲小翠這一支的小輩。。
這其中,有蒲小翠的功勞,也有小山、小田兄弟幾個的功勞。
總之,一家人團結互助,齊心協力,努力把小日子過得比一般的人家要好多了。
物質方面且不說,起碼一大家子的人,和和氣氣,互相幫襯,互相體諒,在精神上是富足的。
遇上困難,有親人會主動幫忙;傷心難過了,有親人會真心安撫。
大家同悲喜,共患難。
有快樂的事情,大家一起分享,一起慶賀。
有傷心或者困難的事情,大家一起分擔,一起扛過去。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小日子平平淡淡的,沒有什么大風大浪,能吃飽也能穿暖。
這三十年以來,蒲小翠統共也就去過省里兩次,市里三次,縣里五次。
她努力的經營著,在這小山村的生活,給兒孫們充當一下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燈,把小山村的家,打造的跟桃花源似的。
平安喜樂,歲月靜好。
這輩子,她值了,沒有什么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