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姜蘭的提議并組織下,由母親云成立了一個編織組,組員暫時由云、枝、木、二丫、花跟水組成。
藤蔓部落附近就大把的,云、枝帶著孩子們,用石刀去砍了一大堆回來,堆在石家的大山洞里。
姜蘭又親自編織了一個藤框,給大家示范了一遍,做了一個新的樣框。
之前那個藤框,被父親風給背走了,說去打獵的路上,會抽空給她摘一些野果回來。
云跟枝的領悟能力不錯,很快就上手了,一天下來,大家一共編織了十個藤框,十個背簍,還有兩個小藤籃。
姜蘭想起前世見識過的各種竹制品,就將竹子的樣子給描述了一番,問云:“母親,這種東西,你們見過沒有啊?”
“見過啊,不過挺遠的,要翻過好幾座大山才有!”
云聽她一說,很快就明白,她說的是什么了。
畢竟,那樹木(竹子)非常特別,跟別的樹木很不一樣。
“明天,能帶我去砍一些回來么?”姜蘭非常開心,要知道,竹子的用處可大了去了。
可以制作杯子、碗筷、竹席、竹筏、竹床、竹籃子、竹背簍等等。
“砍啊?那樹木很硬,很難砍得斷啊!”
云斷然拒絕,有點不開心:“大丫啊,石刀就能割割藤蔓,砍樹是砍不了的!”
一棵小小的樹,就得耗費至少十把最好的石刀,所以部落里的人,從來就沒有想過砍樹木。最多,就是砍一個不算粗的枝丫,樹木還真沒有人會去砍。
“沒事,我有辦法,可以不用石刀去砍!”
姜蘭胸有成竹,很是自信的道。
饒是如此,她還是懇求了許久,枝看她這么著急堅定,這才答應帶她去一趟竹林。
“行吧,我跟你伯說一下,明天讓他派一個狩獵小隊去你說的竹林那邊打獵。那么遠的地方,沒有狩獵隊的護著,我可不敢答應帶你去!”
太陽快落山的時候,狩獵隊跟采集隊的都回來了。
在部落門口的小地坪上,眾人聚集在一起,分獵物分野果跟野菜。
姜蘭按照清早的時候,跟大伯商議好的那樣,帶了一個藤框,一個藤背簍以及一個藤籃過去,放在了大伯跟父親的腳邊。
石拿起一個背簍,舉了起來,對大家高聲道:“這個東西,是大丫想出來的,可以裝很多東西,還可以把手騰出來干別的!有了這個東西,咱們部落就可以去集會交換好一點的骨矛,有了厲害的骨矛,就可以打多一點獵物,冬天就不用挨餓......”
他說了一大堆,一再強調,大丫的功勞很大!
并且,跟部落的幾個長老商議決定,大丫的功勞兌換成十只羊,三百框野果,分兩年給大丫,一個月給五框。
今天編織的這些框跟背簍、籃子,以一只羊、一筐野果的價格,全部賣給部落,作為部落的公共財產,分發給采集隊跟狩獵隊。
并且,部落成立一個編織組,由大丫擔任組長,成員為云、枝、花、二丫、水,另外再從部落里,挑選六人,趕制一批藤框、背簍,到時候拿去集會上做交換。
一年一度的集會,就在一個月之后。
所以,很趕時間。
等趕制出一大批之后,編織小組就會減至兩人。
那框野果跟羊,姜蘭分了一半給大伯家。
一天之后,姜蘭又制作出了竹筒、竹碗、竹筷、竹矛、竹框、竹背簍。